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体育价值重估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1399

 
体育价值重估
 
—五探罗辀重的教育思想
 
 
    罗辀重在《五育价值重估》一文中首先重估的是体育。联系他有关体育的其他论述及其在陶龛学校实施体育的实践,我们发现,他对体育一些独特见解,至今觉犹新鲜,颇有借鉴意义。
 
体育是什么?
    《辞海》上说,体育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结合卫生措施,锻炼人们的身体,从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①。一些教育辞典有的说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是一个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②;有的说体育是使受教育者增强体质以及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的教育③。这些定义,大同小异,都认为:学校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手段的教育,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并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罗辀重在《五育价值重估》一文中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见解。这种见解,文字上通俗易懂,内容上全面具体,实施起来易于把握,让人耳目一新。他说,体育就是“身体的教育”,就是“充分注意儿童的日常生活,使之正常发育”的教育,就是与“德、智、美、群”并重的学校教育中的一部分。
    罗辀重在这里所说的体育,自然是指基础教育(小学教育)的学校体育,它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不是一种“应试教育”。所谓“身体的教育”,就是“身体素质的教育”。所谓“身体素质”,就是“正常发育”。他在30年代为陶龛学校设计的《学生成绩纪录报告家庭专页》中的“身体”一类下,设有“身高体重一年的比较”(分夏天和冬天)、“疾病、零食、理发、刷牙、剪指甲”等项目。40年代,他设计的《陶龛学生期终成绩报告单》分“群、德、智、体、美”五个方面,其中“体育”方面,又分 “体格、姿式、身长、体重、营养、癖性、晨操、爬山、野外活动、操练、球类、游戏、竞技、操劳、疾病与治疗”等项目。两个不同年代,两份不同的成绩报告单,其中“体育”有关项目内容的不断完善,体现了罗辀重对“体育”认识的不断加深。这些有关“体育”考核项目,既有儿童身体“正常发育”的内容,也有为使其“正常发育”而应注意的“日常生活”的内容,其整体便构成儿童的“身体素质”教育。
    在罗辀重所处的那个时代,大多数小学,特别是偏僻的山村小学,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没有专门的运动场地器械,而被认为没有“体育”,也不可能实施“体育”。这是因为,人们对体育的理解,就是“运动”,就是“打球”,而不是“充分注意儿童的日常生活,使之正常发育”。就是到了今天,我们在评价学校体育时,不也是以场地、器械和师资为主要标准吗?罗辀重写过一篇《体育仅只打球吗?》,他指出“体育的目的包括至广”,一言以蔽之,就是使儿童“正常发育”,而“方法很多,不仅打球一种”。他把注意学生的饮食营养和坐卧行立姿式,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和涵养德性,组织学生游戏、做操和锻炼身体等等,都认为是在实施体育。他主张要使体育“伦理化”、“卫生化”、“经济化”、“中国化”、“普遍化”。他的这些见解,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
 
何谓注重体育?
    由于对体育涵义的理解独特,罗辀重对如何才算是注重体育的看法也与众不同。他认为,注重体育,就是要“充分注意儿童的日常生活”。
    罗辀重主政陶龛学校30余年,在注意儿童的日常生活方面,他是无微不至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凡与儿童“正常发育”有关的“诸如姿势、营养、衣服、卫生、习惯乃至便溺等等”④,他都以身作则,带头关注,并督促老师关注。有个叫刘树谷的校友回忆说,他在陶龛学校读高小的时候,有天中午在教室里吐了口痰,吐痰声被路过的辀师听到了,结果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在三四十年代的陶龛学校,很难发现师生中有人随地吐痰,很难找到师生中有人抽烟,学校“各处清洁整理,均有考查奖赛,故学生于活泼中均见整饬”⑤;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饮食卫生和营养,重视学生的睡前烫脚习惯的培养。校友曾述尧回忆说:“我们的食堂餐厅设在校门左侧院墙厢房内,清洁的红漆餐桌排成几列,校董主任、校长、老师和学生同桌共餐,吃一样的饭菜,同甘共苦。用餐很讲卫生,夹菜都用公筷,舀汤都用羹匙。在这里,每个人都养成了用双筷的公共卫生习惯。伙食办得很好,经常吃富有营养的蔬菜和豆腐,白鹭湾的水豆腐格外鲜嫩好吃,也可能是食堂里大师傅手艺好,所以饭、菜都做得可口。当时在我们同学中间流行着一句口头禅:‘多吃萝卜水豆腐,个个长成大胖子’。”校友刘国鼎回忆说:“每到寒冬晚自习后,就寝前,备妥几桶热水,三四个人共一桶,把脚烫热了再入睡,真是舒服极了,学校对学生有这种服务,大概是绝无仅有吧!”
    与罗辀重同时代的多数人,甚至今天也有不少人都认为把注重儿童的日常生活视为注重体育感到难以接受。他们认为评价一所学校的体育如何,主要还得看硬件,看运动场地、器械,看竞技名次,正因为这样,一些缺乏运动场地、器械的学校,便以“无条件”而放弃“体育”,一些有运动场地、器械的学校,则拼命追求竞技名次,忽视全体的体育活动,而特别看重学校球队。有的学校四处招揽“球手”,充实球队,只要是“球手”,学业差,品德不好也不在乎。为了在运动会或平时校际比赛中出风头,球队队员可以不上课专门练球,并在学校享有特殊的地位,可以不留级,可以减免学费。这种学校,尽管实际上是“近视眼养成所”、“弯腰驼背训练班”,“传染病菌媒介处”⑥,但因能在运动会比赛中拿到好名次而被视为“体育好”。所以,罗辀重说:“今之所谓体育是用选手制开运动会比赛得胜,便公认为是注重体育的成绩,我则欲矫枉过正地说一句:选手锦标是戕残青年儿童心身的,是反体育的。”⑦
    罗辀重反对用“选手锦标”来评判学校体育,并不是反对在学校开展体育活动与竞赛。相反,他认为体育活动和竞赛本就是儿童“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主政陶龛学校,不仅十分重视学校运动场地的开辟和运动器械的添置,也积极组织师生参加有关体育运动比赛。1927年,他曾亲自带领师生开辟竹山,建了个篮球场。后来,他想在篮球场旁边的空地上再建一个网球场,但场地不够,又无法扩展,于是想出一个办法,用木板做成比乒乓球拍大而比网球拍小的拍子来打小皮球,打法与网球大致相似,他把它称之为打“板球”,这块空地便成为了“板球场”。1941年4月,湘乡县召开第五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他积极组织陶龛师生参加,取得了5个锦标。他对学校平时体育活动和卫生工作也抓得很紧。他自己亲自担任卫生课教学,每天早晨要带领学生到河边吐故纳新,并规定每天第七节课为“文体活动”时间。校友朱纯江回忆说:“陶龛学校特别重视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每天第七节课被规定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届时,同学们活跃在操场上大显身手,除球类、田径活动外,还有一些自发的文体活动,如跳绳、跳房子、丢石子,翻贝壳等,经常还组织体育比赛,评选‘健康儿童’”。
    罗辀重对当时青年中存在的“不太重视身体而太重视精神”的状况十分担忧。所谓“不太重视身体”,就是死读书、不运动,或者专爱运动而断丧身体;所谓“太重视精神”,就是生怕用脑筋。他在给青年导师的一次谈话中⑧指出:“近代青年的身体,似乎随文明及物质之进化而日趋衰弱。抗战以来,各处大量招收青年,但因体格不健全而落选的,其数目至堪惊人”,“原因是知识青年对卫生太不注意,如饮食无度,起居无时,烟酒牌赌”,“有时不惜昼夜,拼命为之”;有的青年“日夜死读,懒于活动,致患近视及有初期肺病型特多”;有的青年“又专爱运动,希望在运动场上出风头”的所谓“运动健将”,“又多半患着心脏病”。而在精神方面,“本来,精神是愈用愈明的”,可有的青年却中了“精神愈用愈枯”之毒,“最怕思索,文章则人云亦云,做事则随波逐流,一遇困难,或以不了了之,或则敷衍过去,或则消极灰心,不愿去想一种积极应付之方法,所以对科学很少发明,对事业无法推进”。罗辀重在50多年前说的这些现象,今天依然存在。1982年,娄底地区在部分中学进行学生身体形态、素质抽样凋查,结果很不理想,视力方面尤为突出,患近视眼的女生达34.3%,男生达24.8%。1982年到1994年,娄底地区高考学生体检结果,完全合格的每年仅30%左右,而视力低下的每年都在50%左右,有的年份还高达61%以上。罗辀重说:“我以为如果青年节之所以定在五四,是想继承五四运动精神的话”,那么“青年第一要莫断丧自己的身体”,要“重视身体”,“把身体锻炼成钢筋铁骨,留此身为国大用,而不是怕死偷生”;第二“不要太重视精神”,“精神”不要留着不用,不用就会生锈的,如同刀刃一样,要“善用其精神于创造上——创业创学”⑨。罗辀重的这些话对我们今天的青年学生,我想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五育”谁第一?
    在《五育价值重估》一文中,罗辀重按“体、德、智、美、群”的次序,分别进行重估,把“体育”摆在第一位。而在同一文中重估“群育”提到其他四育时,他却按照“德、智、体、美”的次序,把德育摆在第一位。而在为陶龛学生设计的“五育”成绩报告单中,他又是按照“群、德、智、体、美”的次序,把“群育”摆在第一位。如此说来,“五育”中到底谁第一呢?
    其实,学校教育的内容或因素,应该是“群、体、德、智、美、劳”六育。19世纪,英国斯宾塞在《教育论》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智、德、体”三育,后来人们大多习惯提“德、智、体”三育,那都是把“群育”“美育”放到了“德育”之中,把“劳技”放到了“德、智、体”之中,也有的人提“德、智、体、美、劳”五育,则是把“群育”放在“德育”之中。罗辀重提“德、智、体、美、群”五育,则是把“劳技”放在“群育”之中。“六育”联系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德育的内容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智育的内容也体现着道德、思想;体育中的卫生体育知识既是智育的内容,又有德育的成份;美育的内容渗透在智、体、劳、群各育之中,与德育更是相互交融;“劳技”教育和“群育”的内容也渗透在其他各育之中,而其他各育又都是为着“处群”而有。本来,“群、体、德、智、美、劳”六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并重的,无所谓谁第一,谁第地二。可以说,任何学校都必须有“六育”,也必定有“六育”,缺一便不能成其为学校,其区别只是实施“六育”的好坏、程度、功效不同而已。
    那么,为什么罗辀重在谈到学校教育时,时而把“体育”放在第一位,时而又把“德育”或“群育”放在第——位呢?这是因为,既有“五育”,排列起来总得有个次序,当然这次序也不是随便开列,信手放置,而是有所考虑的。这种考虑,就是从某种角度衡量。在学校教育中,斯宾塞把智育放在首位,因为智育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和良好身体素质等形成与发展的智力基础,没有它,其它各育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从这个角度和意义上考虑,把智育放在第一位,不无道理。而人们大多习惯把“德育”放在首位,则因为在学校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方向和动力。如果方向不对,动力不足,其他各育还有何意义?从这个角度和这种意义上考虑,“德育”自然应摆在第一位。至于“体育”,毛泽东早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明确指出:“体育之道,配德育和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这就是说,体育是其他各育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物质基础,其他各育自然也就不存在了,从这个角度和这个意义上考虑,“体育”当然应该摆在第一位。而“群育”,罗辀重认为是 “处世”“处群”的教育,其他各育都是为着“处群”而有,如果受教育者不需“处世”、“处群”,其他各育要他何用?从这个角度和这种意义上考虑,“群育”更应摆在第一位。
    有人说,一所学校,“德育”不行出“毒品”;“智育”不行出“次品”;“体育”不行出“废品”。我想,如果这所学校一点也不实施“群育”,那就只会出“痴品”。一个“痴呆”之人在世上,“处世”“处群”对他已无意义,“体、德、智、美、劳”对他又有何意义?罗辀重在《五育价值重估》中,首先重估“体育”,而在设计陶龛学生期终成绩报告单时,又把“群育”摆在第一位,是很有道理的。
 
1996年6月
 
 
①  《辞海》P228
②  江西教育出版社《教育辞典》P334
③  上海教育出版社《教育大辞典》第一卷P147
④  《五育价值重估》
⑤   1932午1月29日《湘乡民报》
⑥  《五育价值重估》
⑦  《五育价值重估》
⑧   193年5月18日(陶龛旬报)
⑨   1939午5月18日{陶龛旬报}
 
 
 

发布时间:2008/10/9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