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校友服务制(之一)2014.6.4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535

 
第三章 “素养教育”的制度举措
 
第八节  校友服务制(之一)
 
    “校友服务制”,是1927年罗辀重在陶龛学校正式制订实施的。但在此之前,陶龛学校已有以工读的为形式的校友服务。
    20世纪初,中国湖南农村十分贫困,乡村尚有一些私塾,新式学校办的不多,招的学生很少。就是陶龛学校,每年招收的也仅几十人。不仅贫困家庭的孩子很少上学,就是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不少也是上的私塾,特别是女孩子,上学的极少。那时,“政府提倡新学,查禁私塾,但禁而不止。私塾与新学并存发展。1937年左右,今冷水江大湾里还办过一所女私塾,学生10余人,教师学生全为女性。1949年,(娄底)境内外仍有私塾约700所,其中新化约400所,学生约4200人。冷水江铎山石湾于清末开办的‘岳公书屋’,直到1952年才停办。”(《湘中教育志》p7)。
    1920年,罗辀重留美归国,重主陶龛学校,第一件事就是扩大学校规模,尽可能多地招收贫困子弟和女生入学。
    罗辀重注意到,当时,小学义务教育在湘中尚在试行阶段,乡村群众对子女上学,特别是对女孩上学接受“教育”不太热心,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上学要学费,交不起;二是认为在农村,男孩子上个私塾,认几个字就可以了,女孩子不识字也没关系。
    为此,罗辀重一方面自己“加捐田租百硕为建校预备金”(《陶龛校志》),把自己绝大部分家产投入办学,把学费压得很低,让极度贫困的学生免费入学,并采取招收工读生、以工以物代学费等方式,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孩子入学。另一方面,向学生、向家长、向整个社会宣传“国民要受教育是一种义务”。
陶龛的老师们利用上课、集会、家访、写信、出报刊等各种方式作宣传:“在建国的时候,需要千千万万的新式农人,需要千千万万的新式工人”,就农村而言,做为农民,必须“准备强健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 (《罗辀重文集p107》)。 同时,他还破天荒聘请女教师,大量招收女学生。
    在罗辀重的努力下,白鹭湾一带的学龄儿童绝大部分入了学,而且一些超龄的青年也因陶龛学校设立补习科,得到了求学机会。特别是女孩子大多获得了求学机会。1924年,陶龛学校“添办乡村师范部”,招了一个男生班,也招了一个女生班”。1926年,该校“学生人数骤增,原有校舍不敷,特借附近车坪里为初小部及女生宿舍。(《陶龛校志》)
    陶龛学校新增的学生,一部分是从私塾转来的,也有一部分是从别的新式小学慕名转来的,但大多数还是本地和外地的免费贫困生。
    陶龛学校的免费生常年有三种,一是赤贫学生,二是导师子女,三是(家境较为贫困的)模范学生。陶龛对成绩特优学生免费就读始于1925年。1925年至1927年就读陶龛学校的北京校友蒋杏江(昌第)回忆说:“我在母校读书两年半……在‘血性’教育的哺育下成为体、德、智、美、群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我曾被选为第一届模范学生,全校语文竞赛获第一名,全班成绩取优,年年免费。”
    免费生主要是免除学杂费。”这些免费学生,他们的学杂费免除后,有的仍因缺乏伙食费及其他费用而难以坚持学习,于是学校就给予优待,让他们边学习、边做工,也就是在学校服务,如在“茶水处”、“灯油室”、“洗澡处”、“印刷室”、“爱迪生院”、 “缝纫室”、“病人疗养室”、“图书室”、“理发室”、“合作社”做工。这实际上就是校友服务制的开始。
 

发布时间:2014/6/4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