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血性校训(之六)2012.5.24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481

 
第三章 “素养教育”的制度举措
 
第一节  血性校训(之六)
 
    在罗輈重之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起超早就在《呵旁观者文》中,大力倡导“责任血性”。
    他说:“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自放弃其责任,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是故人也者,对于一家而有一家之责任,对于一国而有一国之责任,对于世界而有世界之责任。一家之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国必亡;全世界人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世界必毁。”
    他认为不讲“责任”、不负“责任”的人,就是没有“血性”的人,指出:“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旁观者,如立于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其红光以为乐;如立于此船,观彼船之沈溺,而睹其凫浴以为欢。若是者,谓之阴险也不可,谓之狠毒也不可,此种人无以名之,名之曰无血性。”
梁起超的“责任血性”与罗輈重的“信义血性”可说是不谋而合。
    中国汉字的创造主要是象形和会意。“人”字,既象形,又会意。“人”字的一撇一捺,就像人的两条腿,也像人张开的两只胳膊,缺一都不成“人”字。做为个体的人,缺一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做为社会性的人,缺一就失去了支撑,就无法生存。
    人类一出现,就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世界。一个人一出生,就得靠其他人(包括其他生物)的支撑才能得以生存,小时候靠“母亲用奶水、体温、双手支撑”,如果说“一撇”是自己,那么“一捺”就是亲属。而新生儿来到世界,使得父母也感到自己后继有人,增加了他们生存下去的信心,有时当他们面临绝境,但一想到新生儿,就打消了他们的一些消极念头,可以说即使一个婴儿也是支撑其他人的“一捺”。因此,人从落地起,就有了他支撑其他人的那“一捺”的,和需要其他人(也包括其他生物)来支撑他的那“一撇”的属性。这种属性,就是人的社会性,也就是人的“公共性”。人的“公共性”要求每个人对其他人负责,形成互相负责的局面,也就是“自己活,也让他人活”。
    人的这种“公共性”、“社会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善”。这种“善性”的实现,就得靠人有“血性”,也就是梁起超、罗輈重所倡导的“责任血性”与“信义血性”。诚如梁起超所说:“血性者,人类之所以生,世界之所以立也;无血性,则是无人类、无世界也”(梁起超《呵旁观者文》)。
 
 
 

发布时间:2012/5/24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