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血性校训(之七)2012.5.28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437

 
第三章 “素养教育”的制度举措
 
第一节  血性校训(之七)
 
    罗輈重“信义血性”的核心是“诚信”。“诚实第一”,是罗輈重主持的陶龛学校的一贯口号。
    现在,人们常讲“普世价值”,其实这“诚信”就是“普世价值”。它不只是西方有,东方也有,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它是全人类为人处世经验的结晶。
    据说,美国总统林肯早年曾在一个小镇当伙计。有一次,他发现一个顾客多付了一个银币,他步行几英里将银币退还。他对不义之财,“分文不取”;对钱财来往,“分文有差;他由此获得“诚实的阿伯”的美誉。这一美誉为他竞选总统多得了许多选票。
    2001年,美国《读者文摘》杂志曾在全世界范围内作过一项“诚实”的试验。试验内容是测试30多个国家和地区民众的诚实程度。测试方法是在每个国家选择几个地区,故意在每个地区丢下10个钱包,里面装有相当于50美元的当地货币。钱包里同时附有失主的联系方式,拾到钱包的人如果想物归原主,可以轻易地联系到失主。最后统计钱包交还给失主的比率。试验发现,最诚实的5个国家是挪威、丹麦、新加坡、新西兰和芬兰。其中挪威和丹麦的钱包归还率竟然达到100%,芬兰高达80%!耐人寻味的是,这5个国家在“清廉指数榜”中也全部入选最廉洁的前十位。这些北欧国家,社会福利好,但税率也很高,但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抱怨。因为一方面他们普遍有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政府廉洁,纳税人知道钱用在哪里;钱用得其所,人民缴税也缴得服气。
    有趣的是,早在20世纪30年代,罗輈重就在陶龛学校做过类似的“诚实试验”。他在一旬内,每天早晚都有意地在校内丢弃一些有用的东西(如光洋、毛巾、毛笔、笔盒等等)。结果,几乎都是当天,丢弃物都被人送到了他的办公室。送来拾物的有学生,有老师,也有工友。对于新来的工友,他的小孩有时也学父亲的样,要做“诚实”的试验(也有人说,实际上是父亲要他们那样做的)。
    2001年,有位名叫杨永凡的陶龛校友对我说:他的父亲杨鸽桃,1945年被聘请到陶龛学校当工友,开始是负责打扫卫生。有一天,父亲在打扫天井时,发现那里有几块光洋和一条金项链。父亲捡起来,把它交到了学校。不久,学校便安排父亲到食堂做饭,并负责采购。父亲想:这可能与自己拾金不昧的诚实行为有关。后来,父亲得知,那光洋和金项链是輈重先生的千金丢的,才知道那是輈师有益考验他。父亲谈起在陶龛的工友生活时,总是教育子女说,做人要“三稳”:—要口稳,不乱讲,不能讲假话;二要心稳,不乱想,不能妄想不劳而获;三要手稳,不乱拿,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
 
 
 

发布时间:2012/5/28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