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素养教育训育论(之七)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548

 
第二章“素养教育”的思想观点
 
第四节  素养教育训育论(之七)
 
    学校实施德育和训育的途径和“机会”很多,诸如思想品德课、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和共青团活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但因为“教育是浸润的,靠潜移默化,不能立见功效”,所以罗辀重提出“最好的机会”,则是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各项活动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因为“偶发事件”最能反映儿童的“优点”和“弱点”,最能体现儿童的“个性”,最能使教育者对被教育者“个别加以诊断,对症下药”,从而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罗辀重善于发现和利用这种机会,有学生随地吐谈,有学生说脏话,有学生损坏图书,凡他遇上学生的“偶发事件”,他都及时抓住机会,实施“训育”。
    194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有位叫彭义福的同学听人说辀师找他,他怀着纳闷的童心,拘谨地来到罗辀重的房间,等着辀师的教训。罗辀重见一个学生站在自己面前,连忙放下手中的茶盅,微笑着看着他,等待他开口说话。彭义福诧异地问道:“辀重先生,不是说您找我有事吗? ”“没有呀!”罗辀重也很诧异,但他马上想到这天是国际劳动节,有人故意把劳动人民的节日说成是“愚人节”,在这天干些哄骗愚弄人的事,便说:“我没有找你呀,想必是哪位同学故意哄骗你。这是很不应该的。”接着,他便耐心讲述“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起源、意义以及如何对待上当受骗与如何帮助那些哄骗愚弄别人的同学。彭义福得知自己被骗,开始很气愤,后悔自己上了当,寻思要报复,但当他听完罗辀重的一席话,反倒庆幸自己因那位同学的戏弄得以单独面见辀师,亲聆其教诲,增长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于是打消了要报复那位同学的念头。
    有位20世纪30年代末求学陶龛的刘树谷同学,1993年回忆说:有天中午,他在教室里随地吐了一口痰。吐痰声被恰巧路过的辀师听到了。辀师走进教室,发现痰在傅介秋同学的脚边,就问痰是不是傅吐的?傅是刘的好朋友,他既不否认,也未承认,只是站着低头不说话。辀师说:“错了就要敢于认错,错了就改,改了就好!”接着要傅介秋同学把痰擦干净以后不再犯就走了。辀师走后,刘树谷同学深感不安,便到事务室向辀师坦白,检讨自己一错再错。辀师批评了他错上加错,同时也肯定他“知错能改是有血性的表现”,并请他代表辀师向傅介秋同学道个歉。
    这件事说明:及时抓住“偶发事件” 的机会进行“训育”,有时也会出错;“错了就改,改了就好”,受教育者是这样,教育者也是这样,这才是“以身作则”。
 
 
 

发布时间:2011/4/16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