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素养教育训育论(之三)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525

 
第二章“素养教育”的思想观点
 
第四节  素养教育训育论(之三)
 
    陶龛学校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从来不见有人发“牢骚”,这也是罗辀重“以身作则”的结.果。罗辀重自己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发“牢骚”。1942年12月8日,他在《陶龛旬报》发表《给—》的一文,说:“我们的人生观,决不只是为着在世上吃饭,而是为着在世上做应该做的事”;“不要问别人去不去,别人不去,是别人的不对”;“应该做的事”,“无论怎样艰难、困苦、懊气不平,也只能苦干、实干、硬干下去,不容许发牢骚” 。他在给师生们讲解“血性”校训时,也总是强调要“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发牢骚”。20世纪30年代求学陶龛的台湾校友喻乐静说:“辀师训诲给我启迪最深的是不发‘牢骚’,因此对任何困难都能安然面对,加以克服。”
陶龛学校要求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所以教师也必须“以身作则”,“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能做的事”。
    1943年月4月,桂林《大公报》刊登敏心先生的《中学教育点滴》一文。文中反映说:“现在的大学教授”,没有“研究学问的闲暇”,“他们的课余就是在当杂差和老妈子。他们为了节省几毛钱,可以跑老远的路去买一条洋枧(肥皂),可以花一小时补一只没有底的袜子,或是拉着孩子到空野处去拾树枝、摘野菜”,而“中学教育工作者”,则“没有办法做真正的专任工作”,“教员在家,自己挑米、挑水、养猪,自己倒痰盂、马桶,自己洗衣服、劈柴、扫地,还抱着小孩去买菜”。 敏心先生对此“牢骚满腹”, “深抱隐忧,以为大中学教师的这样,一定会分他研究学问的心,文化一定衰退”,不过还是表示:“让我们不计收获到出力吧!”
    罗辀重的看法却完全不同。他写了篇《读书人的态度》,借花(敏心先生)献佛(读者)。他觉得:教师做自己能做的和该做的“劳力”的事,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他说:“挑米挑水、劈柴扫地、倒痰盂、马桶,补衣服、袜子,都是些个人私事。这些事情,自己不做,还待何人来做?或专命令自己的太太去做”;在美国“我亲看见大学校长或教授,白发蓬松,提水洗菜,上街买货,是极平常的事”。他对敏心先生“让我们不计收获地出力吧”,“极表同情”,但对敏心先生所反映的教师做自己能做的和该做的“劳力”的事“不满”情绪,“表示惊讶”!他说: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我国老教书先生的始祖孔老夫子,虽然把日常生活屑事,看作‘贱’、‘鄙’,但至少他并不因其‘贱’、‘鄙’而不做,足见他这样说,是含有自谦的意思在内。不料他的信徒们,却真的以为是‘贱’是‘ 鄙’,而不屑去做了”。他叹息:这种“文人不治生产”的“读书人的积习”,“久已为世诟病”,他“惊讶”在“从前受过旧教育的人,已经死去或退隐的今天”,这种“积习”“还没有去除一点”!他“诚挚地希望”:教师们“以身作则”,去除“积习”,“纠正并尽力大众痛苦之解除,不宜盲目地站在社会屁股背后,随着众人一样的只图享乐”!
 
 

发布时间:2011/3/4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