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素养教育设备论(之七)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700

 
第二章“素养教育”的思想观点
 
第三节 素养教育设备论(之七)
 
    如果有人说,20 世纪初期,一个偏僻的山村小学就有数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并实行开架借书,你也许不相信。但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它就是罗辀重主持的陶龛学校的图书馆。
  陶龛学校的图书馆名义上有3 个。一个是1929 年正式建立的陶龛图书馆。第二个是1931 年,校董罗仲渊见学校图书馆书籍不多,便将家藏旧书数万卷借给师生阅览,1934 年病故时又遗嘱拨谷百担扩建图书馆,后取名为“仲渊图书馆”;第三个是从陶龛图书馆分出一些书籍建立的陶龛儿童图书馆。3 个图书馆都在学校校门楼上,实际就是3大间藏书室,两大间阅览室。每个图书馆一间大藏书室,儿童图书馆独占一间阅览室,陶龛图书馆和“仲渊图书馆”共一间阅览室。另外,陶龛学校每个班还有图书站。
    陶龛的图书馆一般在旬休日整天开放,平时下课后也开放供师生借阅。当时,凡适合儿童和青少年学生阅读的书刊和课外读物,陶龛学校都尽力订购;古今文学要籍、“万有文库”等也购置收藏。据记载,1941年上学期,陶龛的儿童图书馆已有包括“万有文库”在内的各种书籍一万二千多册,订有《大公报》(重庆)、《新民报》等11种报纸和《教与学》《科学画报》等杂志20种。另外,原陶龛图书馆和“仲渊图书馆”合并,统称“仲渊图书馆”,亦有藏历上万册,主要是经史子集的线装书及各种教育、教学资料。
    陶龛学校的图书馆,刚开始时也像一般城市的图书馆一样,馆员坐在藏书室门口,师生借阅图书,首先要向馆员取借书条,然而查目录找到要借的书,填在借书条上,并填上姓名住址,手续相当麻烦。特别是儿童,根本不知书名,又不会填借条,从而无法借书。针对这一情况,1943年初,陶龛的图书馆除“仲渊图书馆”的线装书外,全部开始实试“开架式”。这种“图书馆开架式”的制度也一直坚持到1950年。
    1943年5月28日,罗辀重在《陶龛旬报》发表文章,专门谈“图书馆的开架式”。他在文中指出:图书馆与藏书楼不同,“藏书楼以珍重保藏书籍为职志,最怕被人翻坏或遗失;图书馆则以为读者服务为目的,要使馆内无不被读的书”,“所以一个图书馆的设置,一定要着眼到为读者谋便利,使他们能够容易看到他要看的书”。为了便利读者,陶龛学校的图书馆才决定改行“开架式”。
    什么叫“开架式”?罗辀重说:“就是撤销藏书室,把书架搬到阅览室,完全公开,任人自由入架间选择要看的书。馆员坐在阅览室,只须负监察之责及闭馆后清书入架之任务。”
    陶龛学校的图书馆改行“开架式”后,师生们非常喜欢,特别是是儿童,连幼稚班的儿童也很乐意到图书馆找他们想看的“小人书”。儿童们到“开架式”的图书馆看书,都能认真做到辀重先生提出的“第一要注意的是:你把书从书架上取下来看,看后你就把书放在阅览桌上好了,你不知原来取书的地方,千万不要乱插进架中去”。
 
 

发布时间:2010/9/10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