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素养教育设备论(之二)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603

 
第二章“素养教育”的思想观点
 
第三节  素养教育设备论(之二)
 
    王工、袁昌强先生在《献身乡村教育的留学生》一文中说:“如果认为罗辀重仅仅是出钱、出物办好这所乡村小学,那就错了”,他“是把陶龛学校当作乡村基础教育的实验基地来办的”。
    是的。如果仅仅是为了办好一所乡村小学,罗辀重在财力物力紧张的情况下,不必急于去增设补习科、民众夜校;也不必急于去设阅报社于校外。他是要在穷乡僻壤,用教育来改变乡民,改变乡村。这种教育,就是素养教育。素养教育的对象不光是在校学生,也包括乡民。所以,学校教育的设备也要有适合乡民的。
   1938年2月8日,罗辀重在《陶龛旬报》发表《陶龛学校试办战时农村实验中学班》一文,文中提到:“教育向来不仅是消耗的,而且是浪费的。”因此,没有经费、没有设备的学校“不成其为学校”。但他在《〈师范教育放言〉的商榷的商榷》一文中,不赞成“商榷”的作者简单地用“经费是否充裕,设备是否完全”,来评定学校的好坏。他认为不能把“那些艰苦卓绝,在乡村中用最经济的方法,在不花钱的范围内埋头实施新教育的学校”“一笔抹杀,通称之为坏学校”。他把自己主持的陶龛学校划为这种学校,在《一个乡村小学的写真》一文的“经济状况”一节中,表明陶龛学校是在“用最少的经费,办理最好的教育”。
    1941年,湖南省教育厅督学在私立陶龛学校的视导报告中,指出陶龛学校的教育设备存在不少问题,诸如“校舍建筑似少整体规划,校内交通尤觉散漫而无系统”、“仪器标本不多”等,但充分肯定“教育主任罗辀重专心办学,不事外务,久而益坚,实属难能”。 湖南省教育厅根据这个报告训令:陶龛学校“教育主任罗辀重,尽瘁教育,未尝稍懈,殊属难得,应予明令嘉奖,以资鼓励。
    20世纪早期,罗辀重在穷乡僻壤的白鹭湾,用最少的经费,办理了最好的教育。但将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我在互联网上还经常看到有人说:今天还有不少山里学校,设备“非常简陋,没有一块象样的黑板,没有老师的课桌,没有篮球,足球,教室外的空地就是他们的操场,没有干净明亮的教室”。
    这种现象的存在,还并不那么可怕,它可以由我们人去改变它。可是,改变它的人却“不敢奢求什么,只想有书读,只想有一间可以遮风避雨的教室”。看来,21世纪了,我们不少人的思想却还停留“学校只是读书的地方”的认识水平上,这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来说,特别是对我们的教育改革来说,倒是有点可怕。
 
 

发布时间:2010/8/4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