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罗辀重素养教育叙论(征求意见稿)6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667

 
罗辀重素养教育叙论(征求意见稿)(6)
 
第一章 “素养教育”诞生
 
二、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之四)
    第三,实践行动上的必然。
    罗辀重于1912年首次主持乡村小学--陶龛学校,为了搞好基础教育改革,1915年自费留学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儿童教育,与胡适等同学。1920年,他学成回国,不留大城市,直奔湘中农村,再度主持陶龛学校,数十年如一日,埋首乡村教育改革,直到1950年离开人世,实现了自己“生于教育,死于教育”的誓愿。
    罗辀重把自己的家产全部变成了陶龛校产,连留美带回的几百张风光照片都拿出作为办学之用;他的家就在学校的后面,但他“除每旬末日间或回家与家人团聚外,其余时间均留宿校内,与全体师生共同生活在一起,全副精神专注在校内的大事务与学生的生活起居上,并能以最敏捷而果断的方式,解决任何困难问题”;他主持全校事务,仍兼教英语、国文、摄影等课;《陶龛旬报》,从组稿、编排、书写、校对,大都是他一手操办;每期旬报,他都要求自己至少有一篇文章,并且字斟句酌;;每旬劳动,他都带头参加,与师生一起担砖、递瓦,挖地、锄草;寒暑假,他经常步行到几十里外的地方做家访;在陶龛,他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有时还亲自吹起床号和熄灯号;他坚持每晚查铺,发现有学生踢落被子、踢开蚊张,就给重新盖好、放好,并留心叫醒那些有尿床毛病的学生起床方便;他“劳苦终日,毫无倦色”,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堪为师界楷模;他有胆有识,锐意革新,敢作敢为,从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和方法等各个方面探索基础教育的改革,对“近代教学做各种新法,无不具体采用”;他“以身作则” ,按“血性” 校训待人、律己,在陶龛被称为“血性” 的“标杆” ;他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睡的旧木床,盖的粗布被,吃的粗食淡饭,“挤出自己的血液,补济后一代”。
    罗辀重的成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心血的结晶。当今的素质教育,为什么不见成功?缺少罗辀重这样的教育领头人,恐怕是很重要的原因。正如李吉明先生所说:“在这个‘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口号喊得震天动地的时代里,有几个校长是具有学者风度、专家水准、大家风范的?那么多校长、教育主管,有几个是真正有品行有学识且一意想把教育办好的人?每每校长的任命,有几个不是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通过请客送礼、现金交易获得校长的宝座的呢?他们除了会场、酒场、关系场,他们都忙些什么?他们除了追求个人权力和利益,他们还有更高远的追求吗?无怪乎学校教育失去了本来的面目,丢失了自主与特色……教育事业由这些人‘统领’……教育怎么能好得起来?”
 
 

发布时间:2009/9/16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