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罗辀重素养教育叙论(征求意见稿)3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704

 
罗辀重素养教育叙论(征求意见稿)(3
 
第一章“素养教育”诞生
 
二、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之一)
   
 
    罗辀重(1889—1950),字春驭,湖南湘乡(今属娄底市经济开发区大埠桥办事处)人。早在20世纪20至40年代,他从观念、思想、方法、行动上成功地实施乡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实施“素养教育”,在一个局部范围内实现了人人都能受到教育,并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的革命”,被熟知他的的称为“教育之神”。他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首先,他的成功是世界新教育运动发展的必然。
    世界的昨天是由前天发展而来,今天则是昨天的继续。人类的教育就如人类本身的遗传一样。近代的新学校,无论哪个国家的,都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看到中国、印度、希腊古代社会学校的影响;现代的新学校不但可以看到近代欧美学校的影响,而且仍可看到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学校的影响。
    罗辀重主持的陶龛学校的办学形式很像1902年始于英国的民办公助特殊学校;从它的办学宗旨、方针、措施等各方面,还可看到英国雷迪的阿伯茨霍尔姆斯学校、法国德莫林的罗什学校、德国利茨的农村寄宿学校、瑞士菲利尔耶的克拉里塞克学校、美国女教育家w. 约翰逊在阿拉巴马州的菲亚霍泊创办的包括从幼儿园到中学阶段的有机教育学校等的影子。
   罗辀重的“素养教育”思想,近源于欧美新教育,远则根植于中国古代孔子、孟子和老子。孔孟和老子的自我反省、见贤思齐、知过就改、择善而从、宽于责人、严于律已、追求天道等古代修养观,以及有教无类、好学敏求、不耻下问、学思结合、举一反三、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古代教育观,经过诠释,很有现代意义。
    从古代教育发展起来的世界新学校运动(新教育运动),再发展到20世纪早中期,可以说“素养教育”已是“理论方法,应有尽有” ,只差有人将“理论方法” 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扎扎实实长期坚持就能成功。即使没有罗辀重,也会有别人应运而出。当然,出现的时间也许要晚得多。
 
 

发布时间:2009/9/4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