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动态

弥足珍贵的乡村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总结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1093

 
弥足珍贵的乡村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总结
 
― 写在罗辀重先生110 周年诞辰纪念暨《罗辀重文集》首发式上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周庆元
 
 
    出席今天这个纪念会和首发式,对我来说,义不容辞。因为:一、我小时候曾就读罗辀重先生主持过的陶龛学校(当时已改名为白鹭完小)。可以说,我是陶龛校友,罗辀重先生的学生、弟子。二、我现在主持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党政工作,研究宣传湖南基础教育改革家罗辀重,责无旁贷。
   我在白鹭完小上学时,虽然罗辀重先生已经辞世,可他的英名与事业,他的传说与影响,曾给幼年的我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但半个世纪过去了,公开出版的中国教育史上,不但没有关于罗辀重的文字,连他的名字也很难见到,这是很不公平的。直到前不久,佘国纲先生拿着他的《教育之神罗辀重》(又名《基础教育改革家罗辀重》)的书稿来找我,说是该书准备申请“华夏英才基金”资助,请我予以推荐,并告知我,他主编的《罗辀重文集》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即将面世。我是喜出望外,看了书稿之后,立即签具推荐意见:“罗辀重先生是海内外著名教育家,业绩斐然,名闻遐迩。我从小就曾在他所创办的陶龛学校(解放后改称白鹭完小)读过书,对此有较深体验。出版此书是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并对佘先生说:“《罗辀重文集》,请让我先睹为快。”他答应了,不久又告诉我一个好消息,说他的罗辀重研究终于得到新的娄底市人民政府领导的重视。市政府支持他举办罗辀重110 周年诞辰纪念暨《罗辀重文集》首发式,并要我在会上主要就《 罗辀重文集》讲儿句话。我答应了。
    摆在我面前的(罗辀重文集》还墨迹未干。纪念会和首发式马上就要举行。我只能是粗粗地浏览一下《文集》,初步地谈一些印象、看法和感想。
 
一、《 罗辀重文集》 的出版,填补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

     罗辀重,字春驭,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生。他于1912 年正式主持陶龛学校,到1950 年离开人世,埋首乡村,从事从基础教育近40 年。这几十年中,他坚持基础教育改苹,不断摸索实践,卓有成效。据我所知,罗辀重及其主持的陶龛学校在三、四十年代很有名气。1923 年国民政府教育司给陶龛学校颁发了教育褒状及金色二等奖章,湖南省省长赵恒锡题赠“敬教劝学”匾额。1925 年,湖南省督学朱炎到该校视察,后决定给陶龛丙等补助金、1928 年,陶龛省补助金提升到二等。1929 年,陶龛学校参加个省教育成绩展览会,被评为优等。1930 年,湖南省督学姚孟亲视察陶龛,认为该校“成绩优良”,办事人员“热心努力”。1931 年,《湘乡民报》发表《陶龛别具精神》一文,盛赞陶龛学校“自辀重先生由美回国后,大加改良,成绩卓著,省内外莫不颂之”,“辀重先生之办学精神.近世罕有,除以物质方面尽量贡献学校外,而对于近代教学做各种新法,无不具体采用”, “学校之精神”“无处不表现‘血性'”。 1932 年,湖南省方督学视察陶龛,又盛赞陶龛和罗辀重,报告说:“校董罗春驭能抛弃自身利益,专致力教育事业… … 应该特令嘉奖”。1933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视察员吴研因视察湖南教育,他把视察过的10 多所高级小学和完全小学,分为甲、乙、丙三等,唯“陶龛居甲等”,井说:“中国的乡村小学,只有陶龛很有些特点。”这一年,罗辀重应国民政府教育部之邀,出席了在济南召开的全国小学教育专家研究会议。不久,湖南省教厅厅长朱经农到陶龛视学,称赞陶龛是“诗的环境,诗的生活”。1936 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陶龛亲题“教泽世延”匾额。1937 年,中共地下党员李品珍在《楚风》半月刊发表洋洋上万言的《罗辀重论》,盛赞罗辀重“全心全意办陶龛,一生一世不做官”。该年12 月,著名童活作家张天翼致信罗辀重说,他把陶龛“与从前的晓庄乡师一样的看法,这两个都是我知道的最好的学校”,此后,“北晓庄,南陶龛”的誉称不径而走。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督学周邦道视察陶龛,盛赞罗辀重先生有“特殊眼光”,敢用“旬日”教学制,倡导“血性”“救国良药”,希望“全国都采用”,并题赠“以陶龛精神救中国”。1943年,抗日荣军王长喜慕名到陶龛,后每到一地,都要介绍陶龛学校,说:“余由庆出发,经大、高、中、小学不下几千校,其中使余感奋不忘者,唯陶龛学校。该校师生爱国热心,教育完善,足列全国之冠。”这一年,还有衡阳的一位名叫李庆元的先生慕名投书陶龛,说:“陶龛一它虽然不是我的母校,我也不是它的校友。但是,我近十年来,对它非常敬仰,并且认为它是小学教育的唯一灯塔。”
    以上事实说明,罗辀重的基础教育改革确有成效。但长期以来,末见有他的文集面世。虽然在1946 年,陶龛校友们曾编印过一本罗辀重的语录一《老青集》 ,但它早已散失,至今尚未找到1 个存本;1991年,陶龛建校九十周年时,推出《罗辀重遗著选编》,但也只是一个仅十几万字的内部印刷品。佘国纲先生在《遗著选编》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核实和遴选资料.终于编成近30万字的《罗辀重文集》,在湖南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出版发行。这是第一部公开出版发行的《罗辀重文集》,给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提供了新的研究素材,填补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
 
    二、《罗重文集》的出版,提供了一份较为全面系统的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总结,对今天的基础教育改革很有借鉴意义。

    《罗辀重文集》,包括已收集到的罗辀重1914 年至1950 年间发表于全国各地报刊和《陶龛旬报》上的大部分论文、论著和言论。其内容,无论是为其先父《泣血辑存》所作的“系述”,还是与土地编查队员中之校友谈话的《贪污甚于打劫》,都与教育紧密相连。而文集中的绝大多数内容则是直接论述其教育改革思想的,如《师范教育放言》、《救救儿童》、《五育价值重估》、《智育及其他》、《“读书”,还是“求学”》、《聘师之条件》、《真本事的试验》等。其中,1937 年罗辀重为《湖南教育》起草的长篇通讯《一个乡村小学的写真》,则可以视为是他第一阶段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系统的情况介绍和经验总结。整个文集,按时间顺序排列,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改革思想是在不断完善,不断更新,他的教育改革实践是在不断丰满,不断发展。
    罗辀重一生主要教育活动是在20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而这个时代,正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自从1919 年余家菊在《中华教育界》发表《乡村教育之危险》和《乡村教育运动的函养和方向》后,各种教育思想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各种教育流派纷纷显露头角,诸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梁漱溟的“平民教育”,晏阳初的“乡村教育”,还有广西雷沛鸿的“国民教育”。罗辀重也是其中一个流派,他集“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生活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国民教育”之精华,实施一种立足当时,面向未来的“素养教育”。《罗辀重文集》中的内容基本上已能反映出罗辀重“素养教育”的思想和实践,是一份宝贵的“素养教育”的经验总结。他的“素养教育”, 在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措施等诸方而,都体现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完整体现。罗辀重的“素养教育”的思想和实践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珍贵遗产,对我们今天推行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罗辀重文集》的出版,将有力推进罗辀重教育思想的研究和推广。

    由于种种原因,罗辀重的教育改革思想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80 年代后期,佘国纲先生在编纂《湘中教育志》中发现了罗辀重,立即被罗辀重的教育改革思想和实践所感动,决心整理、研究、宣传罗辀重及其教育思想,并把它列为自己一生中三件大事中的第二件。他一非陶龛学生,二非陶龛教师,三非罗辀重的亲属,四不要靠此报课题出论文评职称,五没有领导组织安排分派其任务,甘于寂宽,在一些白发苍苍的陶龛校友的支持帮助下,埋首发掘,默默笔耕。湖南教育出版社的领导被佘先生的精神所感动,给予大力支持,终于使《罗辀重文集》得到而世。然而,正因为佘先生的研究一是业余,二是自费,《罗辀重文集》存在的不足之处便可想而知。佘先生所调查的仅是娄底范围的部分陶龛校友;所收罗的仅是湖南省图书馆馆存的少量《陶龛旬报》等资料;书信来往的也只有少数几个海内外的陶龛校友。他花了数百元,并动员自己的女儿用英文多次给哥伦比亚大学写信索求资料,结果都石沉大海。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罗辀重还有许多论文、论著,特别是跟那些政界要人、文化教育界名人的通信,没有收进“文集”。不过,总算有了一部《罗辀重文集》。我相信,有了这部《罗辀重文集》,罗辀重的教育改革思想和实践必定会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教育部门和有关教育专家学者的重视。罗辀重教育思想的研究和推广无疑会更进一步。
 
 
 
 
 

发布时间:2008/10/9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