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校友服务制(之四)2014.7.24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541

 
第三章 “素养教育”的制度举措
 
第八节  校友服务制(之四)
 
    罗辀重正式制订实施校友服务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解决素养教育所缺师资。他曾发表《师范教育放言》,寄希望于师范教育,但它的观念当时很少人能够接受。他也曾自己开设过师范班,虽然解决了燃眉之急,但也无能长久下去。
    陶龛长沙校友曾楚樵在《陶龛学校和辀重先生》一文中说:“陶龛学校有相当好的师资条件。在师资问题上,辀重先生的一个主要方法是依靠校友”,罗辀重对“凡是在陶龛上过学的,不论毕业与否,都千方百计取得联系。遇有校友返校,总是热情接待,使每个校友都把学校看成真正的‘母校’,有女回娘家的亲切感。通过这个渠道,学校获得了广泛的师资来源”。
    在陶龛学校任教的,大部分都是母校以往的毕业生或肄业生。他们“受过母校的薰陶,尽管待遇菲薄,在辀重先生办学精神的感召之下,都能为学校尽力,使整个学校教学工作组织得井井有序”(《陶龛九十校庆文献》p180)。没有求学过陶龛的教职工,也都能以“血性”要求自己,也称自己是陶龛校友(特别校友)。1946年上学期,陶龛学校举行四十周年校庆时,在职教职工共24人,男15人女9人,其中校友17人,特别校友7人。
    陶龛学校台北市校友杨烈芬,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两度服务母校。1991年,她在《忆母校》一文中说:孩提时候的我,就是这儿培植出来的。青年时,我憧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甫从高师毕业,幸运地被辀师征召服务母校。忝列师门的我,仅是一个平凡的摆渡者,在恩师的领导下细心进修,吸收新的活知识,充实自己,忠实地为学生们撑篙掌舵。很幸运,获得大家的信赖,并维系师生情缘,阔别多年重逢,依然情同手足。我两度服务母校达6年之久。可说中年时代的我,也是由这儿培训出来的。
    陶龛校友喻凯(子敦)(广州铁路局卫生处医师)回忆:“我6岁时即接受罗幼稚教育,后在10班读小学。1943年回校当校医奉师命,接种牛痘,注射霍乱伤寒预防疫苗,数十年追随。1944年奉舟师命,在校年长同学20余人向宁乡横山驻军(73)投军参加抗日。”
    1932年至1934年就读陶龛(高小20班)的原湖南省民革主任刘秋长,在《旧事难忘忆母校》中说:陶龛学校“藏书丰富,课外读物多,精神粮食充足。母校所有图书报刊杂志都集中在图书馆保管使用。凡适合儿童和青少年阅读的书刊和课外补充读物,母校都着意订购,如古今文学要籍、历史故事、万有文库全籍等均购置收藏。图书馆除4间书房都满架图书外,还有宽大的阅览室。每逢旬休日整天开放,平日下课后也开放供师生借书阅览”,“我那时因家境贫困,无力升学,留在母校同罗光禄姐姐管理图书。我们按最新图书管理学方法将藏书分类编排,借书取书,手脚快当,曾获得读者好评”。
    20世纪30、40年代,陶龛学校的教师大多都是校友。校友中,涌现了诸如刘汉初、周练白、李少白、朱道兴、刘钦武、罗萼辉、罗光玲、罗健阳、李泽湘、罗光缨、等一大批陶龛名师。刘汉初1927年求学陶龛,李少白1938求学陶龛。这批经过“血性”教育的本校学生,年龄又与学生十分接近,因而融治了师生关系,活跃了学校气氛,更有利于“陶龛风”的形成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4/7/24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