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学校家庭化(之三)2012.10.4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496

 
第三章 “素养教育”的制度举措
 
第三节  学校家庭化(之三)
 
    陶龛学校能成为公认的“全体师生的家庭”,是因为学校主持人罗輈重创立了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制度,那就是“学校家庭化”。
    罗輈重认为:“教育之范围应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1943年5月8日《陶龛旬报》“教育哲言”),“范围太泛”,而“惟有学校,聚各阶层、各族姓于一堂”,带有社会的性质,“倘能确实善为领导,毕业后加入社群应能知道‘人情’,‘应付裕如’” (1947年1月18日《陶龛旬报》“五育价值重估”)。
    如何“确实善为领导”?,那就是:做到“学校家庭化”,实施“素养教育”。
    有了“学校家庭化”,就可把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校教育不仅是课堂 “形式上之施教与受教”,且“包括平时言谈讨论,彼此知识交换,社会领导共事及种种模范作用” (1943年5月8日《陶龛旬报》“教育哲言”)的影响;教师的每一言,每一行,每一笑,“总带了一点知识或教训给在接受的小朋友”(1936年《沩风》月刊“我所知道的罗輈重”)。
    关于“学校家庭化”,我们尚未找到罗輈重像“改周制为旬制之说明书”那样的祥细具体的说明资料。但找到了两份与“学校家庭化”有关的陶龛学校的“公告”。
    一份是1942年2月,罗輈重起草的“陶龛学校告学生家长的公函”。
    “公函”首先告知学生家长有关学校开学报到、上课时间等问题,接着“请求学生家长预先做到”五件事:
    一、本校在百物昂贵及省津七折八扣九五折发给之经济情况之下,勉强撑持。“动针就要线”,希望学生入校时,将应缴各费,作一次交清,使本校经济较为活泼,免得多所亏折,实为两便。
    二、学生在校,既加入了合作社,交了消耗费,依理并不须别的钱用,除非是买零食吃。而零食不合卫生,故本校常严切禁止(并学生自治会定有罚则),所以务请贵家长不必另给零用钱给学生。因一则容易遗失,二则容易养成其浪费好吃之恶习。
    三、校中人多,衣物容易混杂。每期中,常有不少的人失掉衣物,又有不少衣物遗留校中,无人认领。为了便于查察计,所有学生入校所带各种日用品,务请在家一一打好显明的记号。入校时,并须一一检查(非校用的珍贵物品,禁止带校),未打记号的,甚至要送回重打。各物最好备一有锁小箱盛着,如用篑子,则只需一只便足。
    四、为注重公共卫生起见,学生所带被帐、枕头、席子、毯子,须在入校之先一日,用开水烫洗,入校时,经检查后,方能搬入寝室。否则扣留在“行李停顿室”待洗,麻烦得多。
    五、学生初离家庭,入新的团体中,自然不免心慌,我们当用种种方法安慰,只须最短时期,即成习惯。但如常常回家,反而使之在校忐忑不安,无心向学。所以,以少请假为好。即每旬旬九旬休亦可不按回家。
    公函最后说:“以上五事,实于学校、于学生,两有裨益”,希望家长们“如常关心子女的教育”。
 
 

发布时间:2012/10/4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