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血性校训(之九)2012.6.16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566

 
第三章 “素养教育”的制度举措
 
第一节  血性校训(之九)
 
    罗辀重提倡的“血性”,其实就是“人性”,就是人血管中的“血”。有位叫贺国度的陶龛校友,从陶龛毕业后曾在湘乡师范念书,主编《血性月刊》,罗辀重曾指导他说:月刊标题的“血性”这两个字要放大,空心画成血管状,就显得更有意义。这就是说,血性,也就是人血管中的“血”。凡是人,就必须要有“血”,必须要有“血性”。人没有“血”,没有了“血性”,那就不成其为“人”了。人因对“信义”(责任)的克守,和对“信义”(责任)的背弃,分为好人和坏人。有些坏人干坏事还心有所忌,人们便说他还有点“良心”或“良心未泯”;那些连“良心”都昧了的坏人,人们则斥之:“没人性的东西”或“简直不是人”!
    人们常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把“人性”一分为二,一般就是“善性”与“恶性”。其实,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三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这“对立”,就是“一”和“二”;这“统一”,就是“三”。比如:“人生”,有“生”与“死”两个对立面,那么要使这个两立面统一成为“人生”,还得有第三面,那就是“活”。光有“生”与“死”,何来“人生”?“人性”也是这样,有“善性”与“恶性”两个对立面,第三就是“扬善抑恶”使人之为人的 “血性”。也就是说:有“血性”,人才成其为人。
    人的“恶性”和“善性”,其实都是动物的“本能,“一物降一物”,“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任何动物都有“恶性”和“善性”的两面,饥饿了就会表现出凶残,吃饱了也会表现出温和。人也是动物,也是按照“一物降一物而生存”的“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依靠猎杀和索取其它动、植物而求得存活的。但人是高等动物,他有思想、有智慧,除了拥有“善性”和“恶性”,还拥有“血性”,因而能够成为地球万物唯一的霸主。如果没有“血性”的人类,动物世界(包括人类)恐怕早就没了。
    人的“血性”,就像人的“善性”和“恶性”一样,并不是“先天就有”,也不是“与生俱来”。人“先天就有”和“与生俱来”的是能够提供“吃喝拉撒”等本能的身体器官和能够“思想”、提供“智慧”的思维大脑。没有天生的“善人”,也没有天生的“恶人”,更没有天生的“血性”之人。“善人”、“恶人”和“血性”人都是后天养成,都是后天的教育和环境使其然。
    后天的教育,一是自我教育,二是环境教育。
    罗辀重认为:“教育之范围,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1943年5月8日《陶龛旬报》“教育哲言”)。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都是环境教育。自我教育则自始至终贯穿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之中。为什么在同样的家庭、同样的学校、同样的社会接受同样环境教育的人,却有些人有“血性”,有些人缺乏“血性”呢?主要就是他们自我教育(修养)不同所致。
 
 

发布时间:2012/6/16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