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素养教育师资论(十一)2012年1月16日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480

 
第二章 “素养教育”的思想观点
 
第八节 素养教育师资论(十一)
 
    像陶龛学校所聘任的“好教师”, 罗辀重本希望师范学校进行“师教改革”来保证。他曾于1924年,在陶龛学校添办过“乡村师范部男女各一班”,进行“师教改革”偿试。但当时的师范教育,难以进行他所期望的改革,很难培养出适应素养教育的教师。不过,这样的教师也不是没有。罗辀重在主持陶龛学校的30年中,哪怕是在最困难连俸谷都发不出的年月,也从未发生过“师荒”。 他们的师资大体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不少有志之士慕名而来。1922年,当时著名的学者谭云山,对留美回国、致力乡村教育改革的罗辀重十分钦佩。他坚决支持自己的夫人陈乃蔚任教陶龛,成为陶龛聘任女师之始。1936年春,有中共地下党员李品珍经人介绍到陶龛应聘。李品珍曾与友人创办过《沩风》半月刊,罗辀重最喜欢看《沩风》的文章,看过之后,总是浓圈密点,放在会议室供大家阅读。罗辀重聘下了李品珍,让他担任毕业班的语文课,并任班主任。1939年夏,又有一位考上国立重庆大学商学系而未能入学的罗徵肇,因自幼“对陶龛学校的教学制度和辀重先生的办学精神”,“有仰慕之心”,而就聘于陶龛。
    二是学校“三顾茅庐”求良师。有个胡刚父,人品学识均出众,与罗辀重、罗彦谋亦是道义之交,可在罗辀重留洋回国之前,早已被别的学校聘任。1925年,罗彦谋先生多次前往万宝盆崇德小学,反复做工作,终于使他改应陶龛之聘。
    三是校友留校、回校服务。有的校友毕业即留校服务;有的校友读了大学后回校服务;还有的留洋了亦回国为母校服务。罗光缨是罗辀重的女儿,几度服务母校,抗日战争时奔赴前线抗日,从部队回校不久,即担任母校的中学实验班的班主任。
 
 
 
 
 
 

发布时间:2012/1/16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