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素养教育师资论(之十)2012年1月10日发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457

 
第二章 “素养教育”的思想观点
 
第八节 素养教育师资论(之十)
 
    关于教师评价的主体。1942年12月28日,罗辀重在《陶龛旬报》发表短文《怎样做教师》,说:“单单做一个教师是很容易的,只要老着面皮,大胆地走上教台,即刻便是教师了。所以做教师不难,难于做‘好教师’。怎样叫‘好教师’?也没有一定的标准,至少要学生以为你是好。单单博得视学员、指导员、教育行政者或参观人的称赞是不可靠的。单单得到学生父母、地方人士的颂扬,也是靠不住的。我们教的是学生,学生说好,才是真正的好教师。”
    罗辀重在这里认为:评价教师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人,一是视学员、指导员、教育行政者或参观的人;二是学生父母、地方人士;三是学生。但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因为教师“教的是学生”。
前两方面的人,他们对教师的看法,大都是道听途说,亲自闻见的也多是走马观花而已,加之他们对什么是好教师的标准不少都脱不了“会教书”的框架,所以他们很难对教师做出恰当的评价,他们的看法只能是作为评价教师的参考。而学生则不同,他们整天与教师生活在一起,教学在一起,劳动在一起;教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对教师是否能“为人师表”,是否对学生有“教育爱”,是否“懂教学”,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只有他们说“好”的教师,才会是“真正的好教师”,其他人的“称赞”与“颂扬”,如果与大多数学生的看法不同的话,那是“不可靠的”,或者是“靠不住的”。
    陶龛学校在罗辀重主持办学的几十年中,所聘任的教师,大都是好样的。陶 “教员均属学识优良,勤谨供职”(1935年1月12日《湘乡民报》)。他们大都是师范毕业生,经过专门训练,有不少人还是大学生或出国留学生,个个学识渊博,人人教学认真,工作细致。“女教员黄朴英教授高年级国语,教态沉静,演解详明” (1932年1月12日《湘乡民报》);“女教员屈成惠积劳成疾,病故于校;教导主任杨久萱,对每年五六百在校学生,均能一一叫出名字;石璇吉先生管伙食,刘采叔先生管福利社,其和蔼可亲的态度,令人难忘”;“教员肖光安、罗昆吾精心研究,周炼伯、罗绍业、罗绳祖等既肯负责,教望亦嘉”;“总之,该校教员,均能同心一德,力图尽师保之责”(1932年1月29日《湘乡民报》)。 
    20世纪末,我们联系到的尚在人世的陶龛校友,大都写有回忆文章。他们对儿时的导师音容笑貌都记得清楚。
    1931年至1934年求学陶龛的刘德宣,在1990年回忆说:“我在陶龛求学共有两年时间,对当时的老师和罗彦谋校长、罗祖绳、周炼白、刘楚威、刘佩旬诸先生,均记忆犹新。他们的学识风范,都非时下一般小学教师所能企及。”
    1944年至1949年求学陶龛的徐检常,在1992年回忆说:1947年,他在陶龛高小毕业,没有报考普通中学,而是转入陶龛学校的中学实验班,班主任是罗光缨。实验班的同学毕业后只要碰面,都会问到罗光缨先生,对她的“教学和为人念念不忘”,“对她的工作总是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认为她“一是对工作极端负责。每次学生劳作,她都亲临现场一起参加劳动……和同学们一道下隧道,钻井巷。她讲课态度严谨,一丝不苟,她讲的历史课程,以故事形式讲,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极易记忆”;“二是关心同学胜过关心自己……班上同学全是住宿,从住的、吃的,乃至用的,她都照顾得体贴入微,同学们都称她是师长又是慈母”;“三是对自己要求严”,“以身作则”,“为人直率,态度谦和,从没有一点架子”。
 
 

发布时间:2012/1/10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