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素养五育并重论(之十)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520

 
第二章 “素养教育”的思想观点
 
第七节 素养五育并重论(之十)
 
 
 
    “群育”,虽不是罗辀重先生首先提出,但在世界教育史上,能像他那样对“群育”进行理论探索的人恐怕不多;能像他那样切实实施群育的人更少。
    罗辀重对什么是群育,群育在学校中的地位,群育的基本内容,群育的实施办法等,都作过有益的探索。虽然他对群育的研究还来不及进行系统的总结,但我们从收集到的几份陶龛学校学生成绩报告单中,完全可以看出罗辀重对“群育”内容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不断完善,并不断趋于系统。
    20世纪30年代的陶龛学校学生成绩报告单,分性行、学业、身体三个方面向学生家长报告。其中“性行”又分“行动、仪容、言语、意志、习惯、奢俭、待人、合群、公民训练的实践”和“个性总评”、“服务”等项目,这既是学校德育的内容,也是群育的内容;学业一项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各科目成绩,另一类为“加入集团活动”,列有畜牧、工艺、印刷、摄影、画像、图案画、缝纫、中药常识、军器常识、战时应用文、救护常识、时事、新闻记者、抗战歌咏、抗战话剧、鼓号、口琴、国乐、字典检查、图书馆、讲演、辩论等22项,这些大都是抗战时期处世处群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0世纪40年代,陶龛学校的学生成绩报告单有了很大的改进。报告单正式从“群、德、智、体、美”五个方面向学生家长报告成绩。其中“群育”又分为九项:一是合群;二是交际;三是同情心;四是公德心;五是组织力;六是领袖才;七是服务能力;八是劳动服务;九是劳动生产。这9项,可说是罗辀重对“群育”基本内容的概括。
    罗辀重主持的陶龛学校,群育的实施经历了从学校约束、老师管理,到学生自律、集体促进的过程。该校由学生、教职工共同参与,经民主选举而产生的群体组织——陶龛学校服务团、陶龛消费合作社、陶龛乡公所等,对群育的实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陶龛学生在实践民主制度的群体中成长,从小就追求为整体利益自己应该尽责,为给他人帮助可以不顾自己的自如境界,形成了处已“讲求信实,心地光明”,待人以利群为本、利他为本的“陶龛风”,“一切前人的忌讳、猜疑、欺诈、虚伪、面子、陋习等不能再作怪”,“人与人相处”、“彼此都是指导者,而同时又是被指导者”(《我们对教育的主张》)。学校独创旬日教学制,创造性地组织有各种中心教育旬,诸如爱国教育旬、社会服务旬、户外教学旬、互助旬、工艺旬等等,让学生学习处世处群的知识,培养处世处群的能力。
    罗辀重对当时社会上一些“反群育”的现象十分忧虑。他说:“现在从学校出来的,反而觉得学校与社会是两个世界,格格不入,因学校造成他孤僻的性子,只知有己,不知有人,于是甚至损人利己的事都做得出来,无责任心,无是非心,无同情心,幸灾乐祸,隔岸观火,视路人(实为同胞)为路人,固不足怪。连师生之感情,同学之感情都奇坏……”(《五育价值重估》)。他曾经劝说两个来访的毕业生阅读一本关于“处世”的书,两个学生都表示不愿意看,但又说不出理由。他便正告说:“如不愿处世,则唯有学佛家出世思想,那你应赶快入庵堂寺观去做和尚修行。处世即处群,你如不愿处群,则唯有学鲁滨逊,赶快去寻一无人之岛,但不要忘记带一盒火柴(经过数千百人之手造成的),还得在人间带去。如你又不避入佛老,又无从找到无人岛,则还请你正视社会,研究一下处世处群的必要道理吧!”(《日记一则》)。
    罗辀重针对社会上的反群育”现象,殷切地希望学者们编纂“群学”。他说:这些反 “群育”现象的出现,“本来也难怪,所有圣经贤传,只有个人指导,五伦也只在小圈内打转,除了‘民吾同胞’、‘四海皆兄弟’、‘天下一家’几句标语的话外,对‘大我’的学说,没有一点阐述。教者几乎无所根据。希望学者们立即着手‘仁学’(仁者二人,即我之外而有第二人)或‘群学’的编纂,群育才有实施之可能性”(《五育价值重估》)。  
 
 

发布时间:2011/9/10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