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素养教育训育论(十二)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543

 
第二章 “素养教育”的思想观点
 
第六节  素养教育训育论(十二)
 
    李品珍先生在《罗輈重论》中,批评罗輈重“不注意启发学生的思想”。他说:“罗先生不注意启发学生的思想。罗先生勇于行,谁也承认,但先生并不曾抓住每一个机会启发学生的思想,单以令学生挑土一点而论(陶龛曾有过学生挑土比赛),本可乘机使知‘人类如何克服自然’、‘突击地工作即为创造活动(但须为了公)’,‘为大众劳动即有快乐’诸般道理,而罗先生绝口不提想要学生由这里得益,岂不虚幻!这大约也是受害于‘服务第一’的大道理吧!”
    其实,李品珍先生举的这个例子,只能说明罗輈重先生在“训育”上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牵强附会的思想教育,并不是“不注意启发学生的思想” 。
    罗輈重在《一个乡村小学的写真》中,有一段关于陶龛学生在农场劳动的情况介绍:陶龛学校“有农场四处,为农业实习之用。农业只教高年级,时间总在下午,先以半小时在教学室讲明种植原理,作业常识,然后开始工作”,学生“轮流上工,最先为砍烧荆棘,继为浅锄、深挖、播种、施肥、浇水、除直草等工作。起初,儿童都兴高采烈地抢着去做,但因农作物收获甚迟,而工作次次如此,无多变动,渐渐引起儿童之厌倦。‘我们种植的,我们会看不见,吃不着’”,“常常一二学生口中,发出这样的话来”,“这就是国人遗传下来的对任何事‘畏难’、‘求速效’、‘不肯出汗’、‘利己不利他’,种种劣根性的开始表现,而正待教育者加以纠正,机不可失”,于是“就在农场垣墙上,大书‘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不劳动者不配吃饭’、‘既然吃众人做成的饭,穿众人做成的衣,住众人造成的房子,就该为众人做事’等标语,一面加以确切解释,才算工作到底未懈”。
    以上介绍,说明罗輈重主持的陶龛学校,善于“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偶发事件”,“对症下药”,启发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的行为,从而取得良好效果,实际上也是给李品珍先生批评罗輈重“不注意启发学生的思想”的一个回复。
 
 
 

发布时间:2011/5/22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