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素养教育教学论(之六)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578

 
第二章“素养教育”的思想观点
 
第三节 素养教育教学论(之六)
 
    五是课堂不叫“教室”,而叫“教学室”。
    陶龛学校校内师生正式上课、听课的地方,不叫“教室”,而叫“教学室”。陶龛学校的教师,学生都不称呼为“老师”,而是叫为“先生”,女教师也叫为“先生”。各科教师,学校的称呼是“指导”,如“国语指导”、 “算术指导”、 “音乐指导”、 “美术指导”、“体育指导”等。
    “教室”一词,反映了自私塾消失新学兴起以来,学校以“教师传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而“教学室”则体现了一种现代教学思想:课堂教学的重心不是在教师如何传授知识的本体,而是在师生一个会教,一个会学的教与学相统一的双边活动。正如罗辀重所说:“教育是生长的历程”,不是“一般知识的积累”,教师要重在“辅导”,学生要重在“求知之方法”和“知识之实践”(《智育及其他》)。
    陶龛学校的每一个具体教学室,不是称“某班教学室”,而是各有各的美妙动听富有诗意的名称。有位陶龛校友回忆,1938年他就读陶龛时,该校各年级教学室的名字分别是:一年级的叫“四四室”,二年级的叫“真正室”,三年级的叫“光明室”,四年级的叫“博爱室”,五年级的叫“爱迪生院”。
    陶龛教学室里的课桌凳的高矮、大小和摆放,各年级也均不相同。教学室物件的陈列布置也是一年一样,各具特色。
    1936年,《沩风》杂志刊登敦敉《我所知道的辀重先生》,文中说陶龛学校主持人罗辀重的“心年青得很,看他做每件事情都是迎头赶上新的趋势。学校里的陈设,这个学期是这么陈列着,到了下一个学期却必须要换一换新花样”。
    陶龛学校的物与人一样,总是处在新鲜、活泼之中,充满着生气、活力。这种生气、活力,集中表现在师生们把教学当做兴趣盎然的事:教师不“疲于讲”,而乐于教;学生不“疲于听”,而乐于学。有“兼职式”、“校役式”、“保姆式”之称的教师,“那种劳苦奔忙的情形(有时真的连吃饭屙屎的时间都腾不出),就不言可喻了。然而偏偏好整以暇,每日下午课后,学生打球队中,着棋丛里,总有所谓‘师’的点缀其间,至到撑渡船、骑脚踏车、弄乐器、踢毽子,更是日中必修课,都包括在‘百忙’之中的” (《写真》);而学生,则如湖南涟源陶龛校友周正初先生,在他的回忆录《难忘!难忘!终生难忘!》中所说:“在陶龛上学是人生一大乐事”。
 
 

发布时间:2010/12/16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