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素养教育目的论(之二)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600

 
罗辀重素养教育叙论(征求意见稿)
 
第二章 “素养教育”的思想观点
 
  第二节 素养教育目的论(之二)
   
    罗輈重关于“小学教育的目的,是在给人生一最好的开始”的这一思想,有着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的影响。
   早在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为适应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提出过“为完满生活”作准备的教育目的。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又为适应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目的”就是“教育过程”的“本身”。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杜威的学生—中国平民教育家陶行知,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解决普及中国民众的教育问题,则把老师的观点颠倒过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发起“生活教育运动”。他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就是教育,过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他反对“仪型他国”,反对洋化教育,反对沿袭陈法,反对传统教育。他的这种“生活教育”思想在反对传统旧教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全面否定传统的学校教育,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上除某些做法适用于普及识字教育和扫除文盲外,不少也是行不通的。
    罗辀重也是杜威的学生,但他并不把老师的观点完全倒过来。他响应陶行知“生活教育运动”,但也不完全按陶行知所提倡的那一套去办。他提出“给人生一最好的开始”的小学目的论,自然也含有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某些因素,但又很不同于“生活教育”思想。
“给人生一最好的开始”,语言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具体,耐人寻味。作为理论命题,它新颖别致,独具一格,充分体现了罗辀重“求实”、“创新”的办学精神和作风。
 
 

发布时间:2010/3/10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