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血性”罗辀重和陶龛学校

来源:新浪博克   作者:sheguogang   点击:1296

 
“血性”罗辀重和陶龛学校
 
 
    公元2007年。炎炎夏日。娄星区西阳乡白鹭村。
    我在这里追寻一个逝去的英灵,涟水悠悠,千载如斯,而罗辀重先生安在?
    白鹭村,一个美丽的名字,得名于白鹭湾,而白鹭湾名字的由来呢,大概是以前这儿有白鹭栖息吧?这个猜想很快在摇船的老艘公那儿得到了证实。正说话间,一只白鹭从我的眼前掠过,瞬间消失在远处,水面平静,没有一丝波痕,仿佛从未有鸟飞过。57年前,罗先生蹈水自沉,永远消失在河水里,惊鸿一瞥,如这只白鹭一掠而过。
    “北有行知、南有陶龛”,享有盛誉的陶龛学校就在河对岸。清咸丰、同治年间,白鹭湾有个叫罗信南的先生,钟爱陶渊明的诗集,读后常将书搁于神龛之上,自号陶龛居士,以赋诗讲学为业,四方从者甚众,常欲建校施教而无力,赍志而终。其子罗长裿(字申田)为继父志,以历年游宦薪奉(官至西藏左参赞),置田租二百四十担,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创办“陶龛义学”,校址设创办人罗申田家的画竹园。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废科举,办新学,“陶龛义学”改称“陶龛两等小学堂”,1912年(民国元年)罗申田被叛将钟颖谋杀。罗申田之子罗辀重主持校政,奉令改学堂为“陶龛学校”。1914年, 罗辀重为报父仇并惩国贼,咬指血书上诉。翌年,北京政府将钟处死,将罗申田生平事迹宣付史馆立传。未几,罗辀重赴美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
    1920年,罗辀重留美归国,辞官不仕,以教育为己任,加捐田租百担,毁家办学,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学校几经新建、扩建,发展成为占地八十多亩,房屋十一栋八十七间,包括二十三间教室及食堂、礼堂、办公、宿舍、图书、仪器、医药、音乐、美术、缝纫、印刷、商店等室,建筑面积达九千四百二十平方米(见陶龛学校原址模型图),还有球场、游艺、农场、工厂、猪舍、鱼塘、假山、喷池等设施,鼎盛时学生人数逾千人,生源遍及东南各省.
    罗辀重主持陶龛学校,以“血性”二字为校训,注重“体、德、智、美、群”五育的价值,实行一系列的改革,他创办两年制特科班,下设农业科、养殖科、纺织科、应化科、木工科、文书科、社会科、地方自治人员训练科、人民团体书记训练科、图书管理训练科等;结业后,向社会有关部门推荐录用。教学方法上,实行“导生制”,教师为学生解疑释难,增广知识,与学生交流思想。陶龛学校各科教学实行课堂学习与课外实习相结合,反对读死书。学校重视学生自治,成立有陶龛学生服务团、陶龛生产合作社,开辟两个农场、几处工艺园地,作为特科班与中学实验班见习场所。
    罗辀重认为,课堂知识必须通过课外活动来巩固和发展(即第二课堂教学),学校设有30余种课外专业活动小组,打破班界,自由报名参加,发挥各自的爱好与专长,直至掌握某门技术单懂某门知识为止。他还认为“教育之范围应包括社会教育”,即应包括学校、家庭等平时的言谈、讨论、彼此交换知识,因为模范作用和社会风尚所暗示的趋势这种“间接关系远过于直接关系之重要”。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辀重发动师生组织抗日宣传队,进入湘乡县乡镇开展宣传活动,成立募捐队、妇女慰劳团、联防自卫队。抗战八年,他一直组织开展献金、献鞋、献棉衣及捐募“湘乡号”、“儿童号”飞机款等活动。他创办《陶龛旬报》,发行省内外,远销印度、日本、欧美。运用旬报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国民党暗杀闯一多、李公朴,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罗辀重的办学思想和教学改革独具风格,为中国乡村小学教育树立新典型,被尊为“一代宗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仍坚持办学。曾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湘乡县人民代表会议。
1961年,因修溪口水库,陶龛学校全部建筑物被拆除,与犁头学校合并,称“白鹭完小”。1986年,娄底市政府拨出专款,在白鹭湾修建新校,恢复“陶龛学校”(小学部)校名。湘乡市亦在白鹭湾毗邻的毛田乡竹园村建陶龛学校中学部。1991年9月21日,来自台湾、港澳及十多个省市三百多名陶龛校友欢聚一堂,热烈庆祝陶龛学校九十周年校庆,同日,《陶龛校志》、《罗辀重遗著选编》二书在庆典上举行首发式,设在校园内的“罗辀重纪念馆”亦同时开馆。尔后,娄底市成立“罗辀重教育思想研究会”,并编辑出版了《罗辀重文集》一书。
    重温这段历史,仰望陶龛学校校舍上两个鲜红的大字:“血性”,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我怀着虔诚的心,试图寻找一点遗迹。正值暑假,学校里空无一人,偌大的校园一片落寞,我能寻觅到的,除了空寂,还是空寂。
    乡人告诉我,罗先生的墓就在附近的梅子山上,并指点了进山的路径。
    梅子山!好一个清雅的名字,也许只有罗先生这样高风亮节的仁人才配得上。沿着山间小径蜿蜒而上,一路上是不知名的野花,自生自灭在乡野,但她们依然开得灿烂,尽情展现生命的激情和美。
忽然,两根高大挺直的石柱耸立在面前,拨开一人多高茅草的重重包围,我看到了隐藏在深处的墓碑,很普通的一块石碑,这就是教育之神罗先生的陵墓吗?我想起了沈从文先生的墓地,也是如此朴素,如此平易近人。
    伫立墓前,苍凉的气息依旧扑面,静穆的丘冈依然袭人。我感觉站在历史里,一片寂寥。
    回到喧嚣的城市,萦绕在心的依然是罗先生的“血性”,娄星区博物馆里,专门为罗先生开辟了一个纪念馆,我来到这里又一次看望先生,墙壁上,悬挂着先生对“血性”的解释:
    血性,是什么呢?孙中山先生所称许的美德“信义”二字,实可以包括下来。血性,是要“诚”而“愚”的。就是血性的人,非常本色,非常老实,一是一,二是二,心地光明,行为正大,决不虚伪,决不扯谎,决不欺诈,决不取巧,决不做阴谋;做错了事,能自己承认,决不嫁祸于人;答应人家的事,决不失信。
    血性是“为他”而不是“为己”的,血性的人,富有牺牲的精神,见义恐后,见利恐先,能刻苦,肯负责,对公家的事,能尽心竭力去做,他人有急难时,能尽力去救助;只要是信之所在,仁之所存,便一往无前,赴汤蹈火,百折不挠,决不畏难,决不退缩,不怕失败。
    一遍又一遍在心底默念这些文字,我的心被深深震撼!窗外车水马龙,红尘滚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血性,似乎被人们遗忘了。
    血性,是湖湘文化的精髓,宋明理学总结者王船山、近代学风开拓者魏源、洋务运动首领左宗棠、“烧车御史”谢振定、“中兴名臣”曾国藩、革命先驱蔡和森、女侠秋瑾、一代伟人毛泽东,无一不是以血性铸造其杰出的人格。
    归去来兮!血性罗辀重。
 
 
 

发布时间:2008/2/24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