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旬日教学制(之九)2012.9.10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487

 
第三章 “素养教育”的制度举措
 
第二节  旬日教学制(之九)
 
 
   

    如果说星期制和双休日制这种不适合教育的制度都不在学校取消的话,那么寒暑假本就是为学校而设、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就更不应该在学校取消了 。

    中国学校的寒暑假也是在引入新学,采用公历时正式确立的。不过,它在中国以前的私塾、县学、太学也有类似的假。论语上说,春秋时孔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说的好似孔子带着一群学生放“寒假”春游;又传说战国时期著名教育家鬼谷子在云梦山讲课,课堂设在鬼谷洞,鬼谷洞内有一口山泉井,每到酷暑,山泉就会喷涌而出,充满整个洞穴,从而无法上课,鬼谷子只好放假,亦似放“暑假”。到了唐朝,学校的放假制度基本确立为三类:一是常假,即旬休;二是田假,暑夏之际,有月左右;三是授衣假,天凉之际,也是一月左右;田假和授衣假对离家200里以外的学生则增加住返时间。20世纪初,在引进公历后,学校的常假为星期日,田假为暑假(时间在七、八两月),授衣假为寒假(时间在农历春节前后)。

    这种寒暑假作为学生在学校课堂之外的长假,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对阳历阴历并用的中国也是合适的。它既利于调节缓解学生身心压力,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调节身心和业务进修,有利兼顾中国的传统习惯,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更多、更直接地接触社会、丰富阅历、增强实践能力,也就是罗辀重所说的“把在校所学的,到社会上去用用看”。

    至于有些家长和学生对寒暑假有意见,认为“作业多”、“补课多”、“难管理”,主要因为学校没有很好的实施素养教育,不是在教学生“做人”,而只是在教学生“读书”。实施素养教育,不仅学生在校学校要管,学生放假回家学校也同样要管。这种管不是布置大量的学生厌烦的死记硬背的家庭作业,也不是借机强制学生不心甘诚愿的补课,而是指导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做人的“道理”、做人的“知识”,“到社会上去用用看”,“实践怎么做人”。学校能这样,学生会有兴趣的,家长也会欢迎的。

    罗辀重是20世纪初不多的留美中国学生之一。他中西并用,采用西方现代通用的公历,配上中国古代的“旬制”,创造出学校教育的“旬日教学制”,的确是具有“特殊的眼光”(周邦道语)。它“合于古”,也合于洋;它“宜于今”,也宜于洋;它是素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的制度举措!

 

发布时间:2012/9/10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