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血性校训(之三)2012.5.4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535

 
第三章 “素养教育”的制度举措
 
第一节  血性校训(之三)
 
    血性是什么?
    词典上说:血性是指人的刚强正直的气质和品性。清代戏剧家洪升在《长生殿·骂贼》中说“虽则俺乐工卑滥,硜硜愚暗……只这血性中,胸脯内,倒有些忠肝义胆”,把血性理解为“忠肝义胆”;现代戏剧家曹禺在《雷雨》第四幕中有句台词“你就是一个没有血性,只顾自己的混蛋”,认为“血性的人”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这就是说:血性就是做人应有的那种“愱恶如仇,敢说敢做,敢作敢为,不向邪恶势力低头”,“当别人有难时他能站出来伸出援助之手,不会只考虑自己的得失而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的气质和品性。
    1932年春进入陶龛学校求学的长沙校友刘秋长,在1987年的《回忆陶龛母校》一文中说:“初进母校时迎面仰望,见到头大门之上用石灰堆塑,着血红色的‘血性’两个大字”,“很不理解,尔后得知‘血性’二字是母校之校训。然而,对它的含义茫然无所知,疑团直在心中打转:校训为何没使用传统道德规范词语字句,却采用常人素未见闻的‘血性’二字呢?后来经过輈重老师不止一次地在母校各地集会场合中对‘血性’加以讲述”,才得以明白。
    罗輈重最早最全面系统地阐述“血性”的内涵,是在1928年10月29日陶龛学校参赞公殉难纪念日的全校集会上。
    他说:血性“这两字的定义,本来很显明,很简单,很平凡,没有曲解的可能,用不着加以好多的说明;不过上学期省视学来吾校视察,批评吾校的校训要有具体的标准,故趁着本期参赞公殉难纪念日,特提出‘血性’二字,来对我们的同学讲一讲”。
    他接着说:“‘血性’是什么?孙中山先生所称许的吾国固有之美德‘信义’二字,实可以包括下来。”然后,他就从“信”和“义”两个方面进行讲述。
    关于“信”,他说:血性是要“诚”而“愚”的。血性的人,非常本色,非常老实,一是一,二是二,心地光明,行为正大,决不虚伪,决不扯谎,决不欺作,决不取巧,决不做阴谋;做错了事,能自己承认,决不嫁祸于人;答应人家的事,决不失信,决不失约。这不是“信”是什么?
    关于“义”,他说::血性是“为他”而不“为己”。就是血性的人,富于牺牲的精神,见义恐后,见利恐先,能刻苦,肯负责,对公家的事,能尽心竭力去做,他人有危难时,能尽力去救助;只要是信之所在,仁之所存,便一往无前,赴汤蹈火,百折不挠,决不畏难,决不退缩,也决不怕失败。这不是“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2/5/4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