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素养五育并重论(之八)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555

 
第二章 “素养教育”的思想观点
 
第七节 素养五育并重论(之八)
 
 
   “美育”的思想虽然自古就有,但明确地把“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时较晚,而言行一致地把“美育”与 “德、智、体”等其他各育并重的人更为罕见。1912年,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提出了要注重“体、德、智、美”四育的主张,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体、德、智、美”四育并重之人。1940年,罗辀重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外行谈》一文中明确提出:“美育是和德、智、体、群四育并重的”。他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德、智、体、美、群”五育并重之人,也是第一个说到做到,真正实施了“五育并重”之人。
    罗辀重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外行谈》一文开头就说:“本来美育是和德、智、体、群四育并重的,不知何年何月何人,强把学校的国语、算术定为主要科目,而把美术定为随意科,于是美育就始终不被人重视。”
    其实,把“美术”、“音乐”等定为“随意科”,早在20世纪初,清政府兴办学堂时就开始了。1903年,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的《学务纲要》中就有:“至高等学堂以上各科学,门类似乎繁多,然其中有名随意科者,则以余力为之。愿习与否,听学生自审才力,可不相强,亦系外国通例”。这一年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也规定:初等小学堂教授科目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完全学科,还可加授“图画”等科目,“凡加授之科目,均作为随意科目”。1912年9月,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的《小学校令》,更加明确规定:初等小学“遇不得巳时,可暂缺手工、图画、唱歌之一科目或数科目”,高等小学“遇不得已时,手工、唱歌亦得暂缺”。政府如此之规定,恐怕是美育“始终不被人重视”的关键所在。
    不管旁人怎么认识、怎么做,罗辀重既然认定“美育是和德、智、体、群四育并重的”,那么作为实施“美育”的学科音乐、美术课,也就必须与实施其他各育的学科课程一样得到重视。在他主持的陶龛学校,凡是“五育”所要求开设的科目课程,都是主要科目课程,没有什么“随意科”。
    陶龛学校的唱歌、图画均有专任教师,学校还专门设有美术室。为了搞好音乐教学,罗辀重曾花很大力气,特意买了一部廉价的钢琴供音乐教师练琴和教学用。这在当时的城市小学罕见,在乡村小学更属稀有之物。各班上音乐课,都是用的钢琴,上下课由学生抬来抬去。
    1938—1939年在陶龛求学的校友周梦旭回忆说:“在音乐教学和文艺演出活动方面,学校更是特别重视。当时有许多流行的抗战歌曲,如《游击队歌》、《大刀进行曲》……等,陶校都选作了唱歌教材。每当下课之后,各个教室里便发出了‘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我们都是神枪手’……的歌声,此起彼落,真是振奋人心。在文艺演出方面,陶校师生更是异常活跃,声名远扬。1938年‘四四’儿童节和庆祝30周年纪念堂落成的大型游艺活动,全校师生夜以继日,赶排并演出了著名秧歌剧《放下你的鞭子》、《兄妹开荒》、《流亡三部曲》及大合唱《洪波曲》等许多抗日救国的文艺节目,使广大师生员工和附近群众受到了极为生动的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发布时间:2011/8/28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