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研究文选

素养五育并重论(之六)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565

 
第二章 “素养教育”的思想观点
 
第七节 素养五育并重论(之六)
 
 
    罗辀重特别注重的是智育的目的。他在《五育价值重估》中说:“考试本是考察学生领悟力而设的,只可偶一为之。但现在的教师,以考试为最高法宝,以它来掌握学生,而学生求学,亦以为所有学问全在考试指南上,即以全力应付考试,不惜开夜车,弄得人魂不醒,而置求知的主要目的于九霄云外。”
   罗辀重认为:“求知”(求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知识”,“运用知识”,“学以致用”。他曾反复向陶龛学生强调:“我们要暑假做什么?我想这是要我们把在校所学的,到社会上去用用看。”(《暑假中是我们休息的时候么?》);“各学校为什么要放暑假呢?原来学校是学习做事的,是训练的机关。你已受训四个多月,这回要把你所学的,向比学校广大千万倍的社会中,各个地去实地试做一下看”《散学的话》。
    罗辀重认为,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也好,指导学生运用知识也好,是否达到“控制知识”的程度,那就要看是否“导它于正轨”。因为“知识如火,能暖人,也能灼人。”他举例说:“刀是怎样制成的,有什么用处,怎样可以使它锋利……这是知识。这种知识不一定要学校的老师去教,10岁的小孩,可以告诉八九岁的小孩。但怎样去利用刀,去控制刀,却是教育所有的事了。刀愈快愈便用,但拿去杀人,则不如钝一点还好些。所以知识需要教育,否则一个人的知识愈多,害己害群的力量愈大。”(《五育价值重估》)所以,无论是传授掌握知识,还是指导运用知识,都必须“导它于正轨”,只有当“知识”成为为人类谋取幸福的工具和成为制约邪恶的力量,才算是智育的成功;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如果不用“血性”“导它于正轨”,那么这种“传授”往往是有害无益的。
罗辀重指出:“知识是一把刀,刀自然愈锋利愈便于切菜,但一不留神,把自己的手指切断了,那时觉得刀钝一点还好些。一个人的知识自然是愈多愈好,因知识多,在社会上可以得到种种便利,但有时正因为知识多,而会去做一切奸滑欺诈等行为,因而自己犯罪,别人受害。愚蠢的人根据不知道这一套,岂不是无知识反而好些么?这都是没有知识修养的缘故”; 智育就是“告诉大家怎样去用刀而不致误切手指,怎样运用脑去求知,怎样运用知识去为全人类谋幸福,怎样去开发知识的宝库,怎样去选择并判断知识之有益有害于人类”。( 《智育及其他》。
    1947年7月8日,罗辀重在《陶龛旬报》发表《双十、科学及其他》一文,对科学知识做了精辟的论述,他指出:“科学不仅用在物质方面,它还是一种精神运动。举原子为例:如以原子为‘弹’,则足够把全人类在瞬间消灭无余;如以原子为‘能’,把宇宙间那股热力变成比煤比汽油更珍贵的燃料,可使沙漠成绿州,变成医疗光线,可根除一切难治的病。同一原子,或为滔天大祸,或为人类洪福。”人类是要走“祸”路,还是要走“福”路呢,这就在于人类如何控制知识,能否“导之于正轨”了。
 
 

发布时间:2011/7/28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