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杰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1569

汉初三杰
 
    汉朝三位开国功臣的合称。他们是萧何、张良与韩信。
    萧何(?~前193),先秦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二世元年(前209)随同刘邦起兵。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他却忙于接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使刘邦得以掌握全国户口、民情和地势,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刘邦被封为汉王后,他劝刘以巴蜀为基地,与民休息,招纳贤才,然后还定三秦,再与项羽争夺天下,并推荐韩信为大将军。楚汉战争时,他以丞相专任关中事,侍从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刘邦屡遭挫败,军无现粮,他及时调遣关中兵卒驰援,并转漕供给军用,保证了前线兵员粮饷的供应,促使战局发生了根本转机。刘邦称帝后,以萧何功最高,位次第一,食邑8000户,悉封其父母兄弟10余人皆食邑。刘邦又以原订的三章约法不足以“御奸”,命萧何重新制订律令。萧何采摭秦法,酌加新律,作为《九章律》。高祖十一年(前196),因助吕后定计收捕淮阴侯韩信,被拜为相国。高祖死后,萧何辅佐惠帝。他病危时,推荐曹参继任相国。
    张良(?-前186),字子房。其先本韩人,祖父、父为韩五世相。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挟亡国之恨,偕刺客以铁椎击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中牟境),误中副车,便改名换姓,逃匿于下邳(今江苏邳州南)。传说遇黄石公,得姜太公兵法。与项羽叔父项伯为友。秦二世二年(前208)一月,以众百余人从刘邦。六月,说项梁立原韩公子成为韩王,并以司徒职同韩王成率千余人收取韩国故地,与秦军周旋于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三年四月,随刘邦南下,建议克宛城(今南阳)后再西进,不致腹背受敌。九月,献疑兵之计夺峣关(今陕西商州西北)。灭秦后,劝刘邦以天下为重,勿贪财色之乐。继而通过项伯缓解刘项矛盾,从容斡旋于鸿门宴,使刘邦免遭杀身之祸。复以财物贿赂项伯,为刘邦请得汉中地。汉王元年(前206),归韩,屡次麻痹项羽,为刘邦军事行动遮饰。二年十月,因韩王成已被项羽杀害,乃秘密至关中投刘邦。楚汉战争的转折关头,首先明确提出拉拢英布、联络彭越、倚重韩信,共同抗楚的作战方略。继而竭力反对立六国后人,防止分散力量。又力劝刘邦立韩信为齐王,避免激起内部事变。鸿沟议和后,谏刘邦乘项羽依约退兵之机追击楚军,勿纵虎归山。又说刘邦以重爵封赏韩信、彭越,使二人继续效力,合兵围歼楚军。深得刘邦赞赏,汉兴论功,封留侯。汉高祖五年(前202),劝说刘邦接受娄敬谏言,以长安为都城,俾东控崤、函之险,南凭巴、蜀之财,北据畜牧之野,安则收郡国租赋汇京师,危则顺流而下以应变。入关后,一度学道养性,不问政事。后为太子少傅,屡次谏刘邦勿轻易更换太子。曾与韩信一道整理古代兵家著述。
    韩信(?—前196),先秦淮阴(今属江苏)人。年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却刻苦读书,熟演兵法,屡遭周围人的诸如“跨下之辱”的歧视和冷遇。公元前209年,配剑投身项梁的西楚军。项梁战死后,继随项羽,未受重用,多次献策,均不被采纳,于是愤然逃出楚营,投奔汉王刘邦。刘邦初始也不肯重用,又决意离汉营。丞相萧闻讯骑马月夜苦追,将他劝回后拜为大将。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大败章邯军,使刘邦得以还定三秦。二年刘邦兵败彭城,他闻讯赶去收集溃败的部队,转危为安,被封为左丞相,领兵攻魏,俘获魏王豹。三年,收复了代郡,又大破赵军,降服了燕。四年,俘虏齐王田广,全部平定了齐地,立为齐王。五年,聚歼楚军于亥下,使刘邦终得天下。他因绝世军功和才华招致杀身之祸,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吕后和萧何诱韩信至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名杀之。
    《汉书·高帝纪第一下》记载,公元前202年,汉高祖登基不久,在雒阳县(今洛阳)南宫召开酒宴庆功,在谈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汉初三杰”之称即由此而来。后唐庄宗李存在《次子勉韵》中云:“为邦喜有汉三杰,习礼渐为鲁两生。”
 
 
 

发布时间:2008/9/30 【打印此页】
上一篇牛氏三杰
下一篇冉门三贤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