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佘氏通志编撰>>佘氏文化

佘氏文化:佘家寨的故事2012.12.30

来源:资料来源:《今日泗州》等   作者:sheguogang   点击:501

 
佘氏文化:轶闻传说
 
佘家寨的故事
 
 
    在安徽省泗县草沟镇境内的古唐河岸边,有个四周平坦,中间逐渐高出地方,名叫佘家台,也叫佘家寨。这里流传的佘家寨的故事告诉人们:宋代杨家将中的佘太君的父亲叫佘尚志,祖父叫佘先敬,唐朝末年曾定居河南归德府。
    佘家寨开始名叫何唐寨,后又称为火塘寨。那还是在唐朝中期,最早居住在这个高台上的户主叫何信,是个大财主。他为保家产安全,在高台的周围设立鹿寨,因右边是唐河,所以人称何唐寨。何信在当地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还招募乡勇,拥兵自重。朝廷闻报,派兵镇压。何家满门被抄斩后,何唐寨亦被官兵烧为灰烬。百姓闻之见之,无不称快:“这下何唐寨成了火塘寨了!”自此,这个地方就又叫火塘寨了。
   唐朝末年,有一对名叫佘先敬、刘美声的夫妇,带着一个七岁男孩佘尚志,逃荒到河南归德府境内。一家三口因给一大户人家帮工而在此安顿下来,并在这里结识了一个好友陈广义。陈有一女名叫陈燕燕,比佘尚志小两岁。12年后,两人成亲。成亲不久,佘尚志被征当兵,一去杳无音信。陈燕燕则因难产而亡,留下一女,取名佘赛花。佘先敬夫妇用羊奶喂养赛花。不料,赛花长到五岁那年,被人偷走,带到山西境内,又被一山寨王抢夺上山。赛花失踪之后,刘美声抑郁悲痛得病,不治身亡;佘先敬则在埋葬夫人后就变得疯疯癫癫,到处乱跑。陈广义在佘先敬出走一年多不归后,收拾行囊踏上了漫漫寻亲之路……
    佘赛花在山上长到十二岁时,一日听到寨主醉酒后说:“再过几年,赛花就可以当我的压寨夫人啦!”她决定脱离虎口,一天夜里乘人不备逃下山,准备去寻找有点印象的爷爷奶奶。可她走了月余,也没走出山西地界。一天,她流浪在一座城市街头,巧遇在此驻兵的朝廷大将杨衮的夫人在侍女的陪同下上街买东西,被收为义女,并答应帮她寻找亲人。后来有一天,杨夫人带着赛花和侍女乘轿从东岳庙降香归来,路过大街时,见一群地痞在殴打一位老人,出面干涉,得知老人是千里寻亲家佘先敬的陈广义。佘赛花闻听这个老人是来寻找一个和自己一样姓佘的人,于是就问:“那个叫佘先敬的人,他的家里都有些什么人啊?”老人看着赛花,慢慢道出实情……。佘赛花一听是自己的外公到此,扑通一跪说:“外公在上,不孝外孙女佘赛花这厢有礼了!”老人一听大喜,忙扶起赛花激动地说:“啊哈,真是苍天有眼啊!”杨夫人忙将老人带到府中和杨衮相见,叙上亲戚,盛情款待。
    杨衮的儿子杨继业与佘赛花频繁接触,暗恋着。杨衮认为,儿子和赛花虽是兄妹,但没有血缘关系,结为连理未尝不可。可杨夫人就是不同意。杨衮为了既不得罪夫人,又能成全儿女的婚事,就想了一个点子,上书向朝廷推荐儿子杨继业和义女佘赛花领兵去泗州镇守秦桥关火塘寨。圣上准奏。就在秦桥关火塘寨,杨继业和佘赛花结为连理,并相继生下七子。
    杨继业父子因唐朝战事需要,曾一度离开火塘寨。后来,他们弃唐投宋,并为大宋镇守秦桥关。杨继业与佘赛花于是第二次来到火塘寨。北宋末年,蒙古人进攻边关,杨家将再度出征,离开火塘寨。得胜还朝后,佘太君为安度晚年,带着亡夫丧子的痛苦,第三次来到火塘寨。这时,有一道人对佘太君说:“火塘寨的名字不好,不吉利,得改名了!”于是,火塘寨就改成了佘家寨。
北宋灭亡前夕,佘家从佘家寨迁走。元军放火焚烧佘家寨,佘家寨房舍寨栅荡然无存,仅剩高台一座,故名佘家台。直到现在,佘家台上暴露的文化层,到处都是散落的鹿角,兵器,陶器,瓷器,灰烬等。
    现在,佘家台的周围没有一家佘姓人家,据说这可能是因为佘赛花是女性,既然嫁给杨家,那后代就必然都随杨姓。所以,现在只有杨家庄静静地坐落在佘家台的东侧,杨姓人家也在世代传说着这个发生在佘家台上的“佘太君三下火塘寨”的故事。
 
(佘国纲编辑  资料来源:《今日泗州》等)
 
请多提修改意见,补充资料!


发布时间:2012/12/30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