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佘氏通志编撰>>佘氏起源

佘姓起源初探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1698

 

    请大家积极提供资料、图片,可以自己成文,也可由我们整理成文,首先发表在“万星网站”,并与《中华佘氏通志》目录链接。当然,《中华佘氏通志》最后成书还将修改、订正和增删。

欢迎赐稿!欢迎补充、审核资料图片!
 
佘姓起源初探
 
佘国良
 
    华人的姓,除了从母姓以外,还有以下几种来源:1、以氏为姓。2、以国名为姓氏。3、以邑名为姓氏。4、以乡、亭之名为氏。5、以居住地为姓氏。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7、以排行为姓氏。8、以官职为姓氏。9、以技艺为姓氏。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11、以谥号为姓氏。12、赐姓、避讳而改姓。13、因避祸而改姓。14、还有冒姓、过继改姓等等。
    我们佘姓源远流长,她的起源充满历史的传奇的色彩,已知有好几个源头。
    1、人皇支裔说。<邵陵佘氏初修家谱总序>(康熙壬午年邵陵邑 三十二世裔孙佘凤举 )载:“吾宗派衍人皇支裔,古扑无姓,慨籍天潢而已。后为轩辕作合宫,主祀天地神示,以职为氏,而命为氏,非不思所自也,世固然也。迄夏后氏时,窜于西戎,乃遂合人与示为佘,以示两无所违之意。是思君也,尤思亲也,思之时义也,开其端于始矣。由夏而殷周,而秦汉,不知何世侨居山西代州雁门,其人乏其恩泯,而由唐武德初,自代徙邵者,则有一世朝奉公,至三世评事,而旧谱有作。上溯自诸世,下逮窜裔诸代之属,当靡不珠贯者,但篇残简断,令后人不免有郭公夏五之感。”
    2、赐姓说。 <佘氏祖派渊源>记诉余讽被帝赐姓佘名顽,为佘姓始祖。云:“我祖乃夏禹王之第八子,名罕,封于余,为余侯。赐余为姓,自国邑中失之后,历秦汉世居下邳。汉顺帝时,有嫡孙讳襢,公举孝廉,拜郎中,上溯余侯世次缺略,而牒谱自襢始。襢生无颇。无颇生德溥。德溥待制鸿都门学士,寻自免归。献帝初平元年(公元前一九O年),庚午岁,避兵挚家南渡,徙於丹阳,又迁歙州之南境。德溥生纯。纯生美。美生法。法生肇。肇生讽。讽字荩臣,乃改封佘姓之始祖也。自汉末避兵渡江,至是迁南昌焉。东晋明帝太宁初,乙酉岁(公元三二三年),公历官都尉兼经筵讲官,闻望日隆。日以奏事见上,上谓曰:余者我也,讽者讥也,即欲为朕之敌人乎。故赐姓为佘,盖即余少而异之。公深喻上意,因自请改名为顽。”
    3、避祸说。 据唐代徐元杰的《四姓合谱同宗序》记载,余氏的十六世祖余方策,字振科,秦始皇时任吏部尚书,其原配夫人熊氏早逝;继配夫人黄氏生下四个儿子,年方三十而殁;再弦王氏,生下三子一女。秦始皇四年(前224),传旨焚书坑儒,抽派人丁修筑万里长城。余方策冒死忠读,触犯始皇,问成死罪,祸及九族。为了免受株连,王氏闻讯后急忙带着八个子女向外逃命。后来,王氏又命诸子分姓分居,保全血脉。黄氏所出四个儿子都迁往南方,仍姓余。王氏所出三子一女逃往北方,分为三姓:一子迁往东海,改姓徐氏;一子迁往南昌,改姓涂氏;一子迁往新城,改姓佘氏。这样,余氏分出了徐、涂、佘三个姓氏。”(同样的故事,也有说从徐姓分出佘涂余三姓。)
    4、以居住地名为姓说。如齐公族食采佘丘,故以为姓;居住在佘山(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南)的周围的居民,其中有以山名为姓,称为佘氏的。
    上述四种源头中,第四种为支流,似无大碍,其他三种涉及佘余二姓,都是人皇氏派生下来的。第一种源头,看起来历史悠久,姓人氏示,去国后,因思君亲而合人示为佘,似是主流。但自朝奉公以远,“上溯自诸世,下逮窜裔诸代之属,当靡不珠贯者,但篇残简断,令后人不免有郭公夏五之感。”奈何!有待穷经蠹史的学者找出旁证吧。第二种源头,皇帝赐姓,把余讽赐为佘姓,其上下世系清楚,郡望雁门南昌,似是主流。但凡属皇帝赐姓,其字其读音,都是现成的。象本例,把余减损而做为佘,音蛇,叫皇帝来造字注音,岂不难为皇帝了。还有蛇者,小龙也,与龙岂不成为兄弟了。还有中国人以余自称我的称谓,在民间在“话本”里常见,在官样文书并不多见,皇帝一般自称寡人、朕等,似无自称余的道理,故余与寡人似与“敌人”扯不上关系。要么这样,佘姓当时就有,皇帝爱才,倚余讽为竑股,笑骂间赐余讽为佘姓,分明有备而作。第三种源头,避祸改余姓为佘姓是唐人著述的,他把佘姓的历史提升了500年,似为源头。但余方策既被问成死罪,祸及九族。要知道,商鞅单骑都逃不脱秦法。即便余方策朋友多,死党多,秦始皇岂能让其夫人携八个子女从容逃脱。
    那么,佘氏起源到底何为主流呢?我想,只要大家努力,相信总有一天会搞清楚的!
 
 
 

发布时间:2008/12/22 【打印此页】
留言评论
  • 大兵:越看越不清楚自己姓氏的来源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