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史志馆创办
佘国纲和他的私人史志馆
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789
他是历史教员却被人称为“湘中怪杰”
他是新中国自纂自费出版地方志第一人
他欲募资千万打造中华文化典籍万星楼
佘国纲和他的私人史志馆
文/姜德志 图/李仲珊
正是骄阳似火、瓜果飘香的季节,记者来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附近的大科(长青)办事处竹山社区137号,走进我省最大的私人史志馆—端阳楼,一边浏览琳琅满目的各地史志等图书、观赏奇花异草、特色瓜果,一边听“湘中怪杰”佘国纲讲述他的三件大事,不觉神往和陶醉……
独纂出版新中国第一本地方教育志
现年63岁的佘国纲,1944年端午节生于邵东县水东江乡。1967从湖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后,先任教于涟源四中,后长期从事教研工作,2004年从娄底市教育局退休。
佘国纲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发现,湘中地区的教育源远流长,颇具特色,有非常重要的潜在价值。20世纪80年代,正逢全国各地大修地方志,佘国纲被安排进一个专门班子,负责编纂《娄底地区志》的教育篇,但这份8个人合写的5万多字的稿子,送审时未能通过,领导要他在完成历史教研工作的基础上,单独进行修改。这时,他一个人同时承担着编纂
《当代中国的湖南·娄底篇》和撰写乡土教材《娄底历史》的工作。他将几个人写的“教育篇”稿子看了又看,觉得几个人分写再组装成一篇,风格相差很大,修改还不如重写。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他重新谋篇布局,很快写出了7万字的稿子,并顺利通过了送审。
这时,佘国纲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觉得几万字的“教育篇”太简单,大量珍贵的原始资料丢了太可惜,于是萌发了写一部教育专志的念头。从1991年开始,他把业余时间都放在了编纂《湘中教育志》上。1993年底,洋洋洒洒120万字的《湘中教育志》书稿终于完成了。
书编好了,如何让其付印出版、发挥社会效益呢?他向领导提出了3个方案:“一是作为一本地方专志,我个人编纂,领导审定,公费出版发行;二是自费出版,请求单位垫资7万元,售书后还清;三是完全自费编纂出版,由领导审定。”领导几经研究,批准了佘国纲的第三方案。然而,出一本专志起码要10万元,对于一个工薪阶层来说谈何容易。
从此,佘国纲走上了艰难的筹资之路。一次,佘国纲为筹资从涟源返回娄底时,乘坐的中巴车翻入稻田中,车上30名乘客,死的死,伤的伤,唯独佘国纲毫发未损。许多人为他自费出志书的精神和诚心打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不断地汇集到佘国纲手里。
1995年6月,新中国第一部由个人编纂、自费公开出版发行的志书《湘中教育志》面世了,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界和史学界予以高度评价,各地索书、评书的人络绎不绝。
自费研究宣传教育之神罗辀重
《湘中教育志》出版后,许多人都以为50多岁的佘国纲该休息了,可谁知他心里又萌发了新的计划,那就是大力宣传他编志时发现的湘中“教育之神”罗辀重。
1997年的一天,湖南教育出版社总编室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此人一进门就说:“我要出书!”这时该社的总编、社长、书记三位领导正好聚在一起,他们狐疑地打量着来人,既不认识又没人介绍,为什么要给你出书呢?来人就是佘国纲,他这回要出的书是《罗辀重文集》,他已跑了多家出版社,托了不少朋友,均遭拒绝,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湖南教育出版社。
“既然你要出书,就先说说你的书的价值。”出版社领导说。教师出身的佘国纲眉飞色舞地讲了起来:“罗辀重是娄底西阳乡人,1920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京城做官的机会,回到家乡娄底的小山村,埋首乡村教育,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他的许多看法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继承和发扬……”听着听着,总编们来了兴致,一拍桌子:“好,就给你出书!”
书是答应出了,但总编们至今不能理解:你佘国纲既不是罗辀重的学生,又不是他的亲戚,也无须凭此报课题、写论文、评职称,这样下力气研究罗辀重的教育思想,是为了什么?这些问题佘国纲不是没有想过,只是他的血性令他顾不了这么多。当今教育界,许多人都不知道湖南三、四十年代有个与陶行知齐名的罗辀重,他主持的陶龛学校和陶行知的晓庄师范学校被张天翼称作“北晓庄,南陶龛”,在解放前就推行素质教育,当时被称为“教育之神”。“我要让罗辀重的‘血性’教育在现代的素质教育中重放异彩。”这就是佘国纲潜心钻研罗辀重教育思想的真正目的。
佘国纲自费研究宣传罗辀重的消息传开后,海内外的陶龛校友振奋了,纷纷表示支持,许多人写来了研究纪念文章。于是,佘国纲决定创办《罗辀重教育思想研究》季刊,并自费发行全国。
一年后,《罗辀重文集》终于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免费出版。1999年10月,罗辀重诞辰110周年纪念日,《罗辀重文集》首发。全国各地的教育界精英云集娄底,共同探讨罗辀重的血性精神。在佘国纲的倡导下,许多陶龛老校友提笔写来了回忆文章,为佘国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随即他的新作《教育之神罗辀重》隆重出版。佘国纲撰写的《罗辀重基础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一文,在第6届国际华文教育论坛暨华人教育家成就颁奖大会上获特等奖。
自建全省最大的私人史志馆
佘国纲在研究和编写出版过程中,家里的存书越来越多,他又产生了新的念头:采取以书换书的办法,将各地的地方志收集起来,建立一个史志馆,“集天下之力,聚华夏之才,创淳世之业”。
从此,他开始给全国每个县市长和地方志办公室写信。在信中,他提出以自己的《湘中教育志》交换或对方能赠送当地志书、族谱、家谱、文史、党史资料。他每月要寄出信函近千封,至今已有几万封,光邮费就用了上万元。他的行动得到了许多人的理解与支持。河南焦作机械厂退休职工蔡云超,骑单车到附近县市收集史志资料寄给他;各地许多有识之士还联合发出倡议共建史志馆。尤其是哈尔滨中华职业学院教授、黑龙江图强林业局调研员、67岁的 “独行侠”满时新,骑单车到全国各地收集图书、募集资金,共建史志馆。满时新从2003年9月从黑龙江出发,历时2年多走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于2005年11月30日到达娄底,并落脚在佘国纲家里,他还计划用3年时间走遍全国所有省市。
2003年冬,佘国纲在娄底市城区中心选定了大科(长青)办事处竹山居委会洞井组一栋二层旧民房,于2004年利用个人积蓄和各地捐款(非义捐款)买下来,改建成端阳史志馆中档次馆舍——端阳楼。从2004年2月动工,到2005年6月基本完工。他的端阳史志馆也已初具规模,现有图书2万多册。但他并不满足,他最终想建的不是一般的阁楼,也不是普通的图书馆,而是一座理性文化的殿堂。他要邀请一万以上的有识之士参与此事,他为此殿堂拟名为万星楼。
佘国纲设想中的万星楼占地5亩左右,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为一大型龙舟,龙舟头底层为250平方米纪念堂,中为1400平方米藏书楼,龙舟边为1000平方米阅(展)览室,龙舟尾为300平方米管理人员往处,总投资1000万元左右。他希望有10万人捐赠各类图书或捐款100元以上,1万人捐款1000元以上, 1000人捐款1万元以上,100人捐款10万元以上,10人捐款100万元以上,有2000个单位和个人捐赠地方志、党史、文史资料、族谱、家谱,100名作家、专家学者为万星楼义赠、义卖他们的作品……万星楼将实行理事会义务管理制度,作为永久性的民间公益文化事业机构,将成为中华文化典籍的收藏展示中心、研究宣传中心、讲学论辩中心。
为了这一宏伟计划 佘国纲专门开设了万星楼网站(wxl.ld.hn.cn)。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我们衷心祝愿佘国纲的愿望早日成为现实!
2007年7月25日《娄底广播电视报》
发布时间:2023/10/24 0:38:34 【打印此页】